【#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的潇洒》,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苏轼的潇洒
作者:廖小勤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08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北宋苏轼艰难而又豪迈潇洒的一生。在长期的辗转放逐中他面对困难挫折的豁达潇洒,是他人格魅力之所在。他在放逐地关心民生疾苦,政绩成就优异,其文才和豪气,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关键词】 苏轼;人生;人格魅力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词家﹑散文家、书法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在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天才。其文才和豪气,不仅是中国文人的典型代表,而且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他面对困难挫折的潇洒豁达,令人敬佩,是苏轼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苏轼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苏洵谈兵论政,苏轼的老师道士张易简主要传播道教的内容,而母亲程氏的教育,则偏重于传统的儒家教育。
嘉庆元年,苏轼21岁,苏辙17岁,父亲苏洵带领他们去京城参加考试。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主考欧阳修认为是学生曾巩之作,故将苏轼的试卷抑为第二。后来在崇政殿举行了复试,苏轼、苏辙兄弟俩金榜题名同为进士,两颗来自西蜀僻远之地的新星,名动京师。欧阳修对梅尧臣称赞说苏轼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1069年,苏轼为父亲守丧后第三次离开故乡,此时,整个国家都卷入了王安石变法的浪潮之中。王安石提出的一系列新法,中心环节是要通过加强皇权、增加中央府库(以对国民加重赋敛为主要手段),这与苏轼的民本思想发生冲突。苏轼因反对变法,新党对他极为不满。苏轼从国家利益出发,写下了一些抨击时弊的诗文,埋下了政治厄运的种子。他们给苏轼扣上“帅异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从他的诗词中摘出一些字句,断章取义,罗织罪名,说有“讪上骂下”之意,他们历数苏轼的罪行,要将其斩首。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虽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同时,正直人士也出面相救。王安石也上书相救,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苏轼最后未判重罪,否则,中国将会失去一位光照千古的艺术天才,神宗皇帝也将因此成为千古罪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4a087e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