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溯源

2023-06-23 13:06: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指挥溯源》,欢迎阅读!
溯源,指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指挥溯源

作者:李乡状

来源:《小演奏家》2013年第03

指挥产生的时间很难确定。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用敲击食物器皿、拍手跺脚来统一集体载歌载舞时,已有了指挥的意图。

在公元前1066771年我国西周时期,已制作出最早的指挥棒——麾,但比现在的小指挥棒要大许多,有些类似现在军乐队行进演奏时用的指挥铃。麾首有龙头做饰物,麾杆用黄红色的锦帛装饰,龙身就画在上面。用麾指挥乐工时,麾举则乐起,麾止或放倒则乐停,其指挥功能非常明确,这一指挥工具的产生表明那时已产生了指挥的雏形。 而在古希腊悲剧里,则是由一个吹奏管乐的人来负责排练和演出的。

公元一世纪出现圣咏后,圣咏歌队起初只是在神父的带领下唱圣歌。在一段相当长的音乐历史时期,西方一直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指挥。十三世纪出现过一种击拍方式,在歌队中有人用手叩击歌谱本来掌握节拍。直到十五世纪,在罗马西斯廷教皇的圣咏团里,神父把一本圣咏歌本卷起来,有意无意地摆动着,身体也随之晃动,引导歌手们唱歌,指挥的意图才逐渐明朗起来,后来流传开来,被称为梭法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乐坊中,指挥用的是鼓板,戏曲演出延续至今,乐坊中的司鼓是指挥,板是指挥工具。

以后有人用头、用脚、用手都觉得不够,就开始借助其他物质,如把手帕系在一根木棍上,用棍子敲打桌子,以致有伐木者的绰号。有的在管风琴或古钢琴旁钉一块铁用来敲击,有的用手杖敲击地板。当时用的手杖有许多种,有雕花的、黑檀木的、枫木的、橡木的,有的两端镶有象牙,有的刻着小金环浮雕花纹,有的装着两个蛇头等等,花样层出不穷。至于手杖的使用也有不少花样,有人握着一头,有人握着中间,有人在空中挥舞,有人敲地,有人敲谱架。由于指挥的成功以及指挥手杖显示出的一定程度的权威,以至于一些达官显贵也常常手拎一根手杖式的指挥棒装腔作势,附庸风雅,还竞相媲美呢。

最典型的例子是旅居法国的音乐家、意大利人吕利在一次音乐会中,使用了比平时重的铁手杖,由于此人性情暴躁,在演出指挥中一时失控,铁手杖误中脚背导致溃烂最终不治而死(有说因破伤风而死)。这个音乐会原是为了庆祝路易十四的康复而举行的,没想到一个皇帝的康复,却导致了一个音乐家的去世。

随后又有一些音乐家边弹琴边指挥,如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还有一些音乐家喜欢用小提琴弓指挥,如施塔米兹、格鲁克,这两种指挥方法至今还能在舞台上见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敲击谱架的指挥方法在意大利一直保留到十九世纪,在全世界,一些不耐烦的指挥至今还时常敲谱架。至于用手杖指挥的演出曾经在1964年再现过一次,那是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歌剧院的一场仿古演出中,乐队成员都穿着古代宫廷乐师的服装,戴着假发,指挥则用手杖指挥他们演出。

十八世纪末,由于音乐题材、体裁、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多样,观众普遍对作曲家只指挥自己的作品和由演奏家兼任指挥的现象感到不满。这时一个最好的现代概念上的所谓指挥于出现了,他就是德国音乐家斯波尔。1817年斯波爾曾用过一根小木棍指挥,但未被乐队接受,1820年他在伦敦的一次演出时,再次拿起指挥棍,正式站在乐队前,专职指挥乐队,听众为之震惊。他还率先使用钢琴缩编谱作为指挥专用的总谱,上面记满了指示字母及数字。就这样,指挥这个音乐家中的新职业诞生了。

目前在音乐会上所看到的指挥棒,是由门德尔松于1829年发明的,当时这一现在所熟悉的指挥棒并不普及,在这之前指挥所用的指挥棒,大多都以菩提树枝或短木棍来代替。门德尔松为了一场音乐会特地到皮革店定制了一支小型轻便、由鲸鱼骨制成、外面包着白色鞣皮的指挥棒,这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指挥棒。

后来经过门德尔松、韦伯、柏辽兹、瓦格纳等人的努力,指挥开始成为最重要和最受尊敬音乐家,指挥理论也逐渐形成,有了其专用的名词——指挥艺术和其专用的法则——指挥法。

有人说指挥艺术是从柔顺的瓦格纳、刻板严谨的门德尔松、华丽的柏辽兹这三位巨匠那里继承发展而来并影响至今的,这话不无道理。指挥成为一门艺术诞生于十九世纪,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

随着指挥职业的诞生和地位的确立,指挥棒这根无声的小棍子也开始权威地比划起绚丽多彩的有声器乐世界了。从最早的麾、梭法、手杖、琴弓、橡木棍到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轻巧而纤细的木制小棒,指挥棒终于走过了漫长的自我完善的道路。指挥棒用过的材料有铝合金、硬橡胶、赛珞珞、木、竹、玻璃纤维等等,现在常用的材料是后三种,长度约为3246厘米。 器乐合奏发展到需要更多乐器和演奏员参与时,指挥的责任明显加重了。于是他们放弃演工作转而专门从事指挥,小提琴弓随之变化成了指挥棍。不过直到十九世纪初,在作曲家兼指挥韦伯、斯波尔、门德尔松等人使用指挥棍后,指挥棍才在乐队中普遍使用起来。这些作曲家当然对自己创作的音乐有深刻的感慨,故此时指挥的作用已不再停留在打拍子上,而成为一门表演艺术,指挥棍变成了一种非常灵敏和善于表达情感的工具,指挥技巧也日趋丰富。 在以前,许多指挥不是面对乐队,而是面对观众背对乐队指挥的,直到十九世纪末,这种现象还能在俄国见得到,不知当时是出于什么原因?乐队又是如何去领会揣摩指挥的意图并与之配合?是否那时的人们觉得指挥的表演性更甚于对乐队的控制和引导?另外,在十九世纪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期的歌剧中,指挥在乐池里竟然也是面对着舞台上的歌剧演员,而背对着自己的乐队的。很难想象,十九世纪的乐师们在谱架与指挥背影之间的那种紧张。直到后来指挥才逐渐转向乐队。 当然,对于指挥在历史上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故意夸张。1920年,俄罗斯有支帕辛凡斯汀乐队,号称不需要指挥;无独有偶,美国人在1928年也成立了一支纽约无指挥乐队,但最终的结果都一样,都以演奏混乱、无法配合而告终。

我国最早的一位合唱指挥家是位女性,叫周淑安,1928年她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就开始从事合唱指挥工作。随后又涌现出杨嘉仁、马革顺、黄飞立、司徒汉、胡德风、郑裕峰、秋里、唐江、王方亮、郑小瑛、胡增荣、聂中明、施明新、李华德、肖白、谢忆生、杨鸿年、高伟、王树人、刘云厚、徐瑞祺、桑叶松、吴灵芬以及陈良、张民权、周沛然、史介绵、许直、赖广益、隋星桥、王秀峰、徐武冠等指挥家,还有香港的费明仪、黎草田,台湾的杜黑。此外,中青年合唱指挥中的佼佼者有俞峰、王军、曹丁、吴序、许知俟、娅伦、孟大鹏、钱大维等。指挥不仅成为一种职业,更形成一门年轻的艺术 (摘自《指挥与表演艺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3d445e1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