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气象与文学风貌

2022-09-16 04:18: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唐气象与文学风貌》,欢迎阅读!
大唐,风貌,气象,文学


大唐气象与文学风貌

摘要——

唐朝堪称封建盛世,文化既继承了南北朝的传统又汲取了外来的营养,有博大的气魄。经济政治文化和中外交流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唐诗的繁盛更是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然而,这一切都与唐朝的政治环境和当时整个社会的气象分不开的,促成了独有的文学风貌。



关键词:贞观之治;初唐四杰;贞观遗风;开元盛世;李白;杜甫;安史之乱;

王维;白居易



唐朝自618年建立长达近三个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经济政治文化和中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唐朝是封建盛世,文化除继承南北朝的传统外,还汲取了外来的营养,具有博大的气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艺术中,特别是诗歌、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领域,成就卓著,名人辈出。随着城市的繁荣,其社会生活如娱乐、服饰、品茶、饮酒等风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折射出一种蓬勃兴旺,自由开放的精神风貌。

唐朝从建立到初现繁荣(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开明皇帝,接受亡隋的教训,慑于农民起义的余威,与群臣留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贞观年间,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起来,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这段时期沿着南北朝骈文创作的道路,骈文仍然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疏、章表、论说等等的写作仍使用骈文,而且一直延续到盛唐。初唐骈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是初唐四杰,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此时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提出复古的主张,文章也在向单行散体方向发展。

在如此清明的政治环境之下,才出现了“初唐四杰”,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四杰”的出现开始改变建国之初南朝诗歌的柔靡纤弱,他们通过自己的才华、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

在这种清廉的风气之下,国家安定,为文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文学以新的发展。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盛唐之风及其文学发展

唐太宗死后,高宗继位。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协助处理政事,后逐渐掌握大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皇帝,奖励农业生产,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贞观遗风”

武则天初观骆宾王檄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见当时唐朝统治者对人才的器重和包容,不因诤言而埋没人才,使得文人敢言政见。

武则天死后,过了几年,由他的孙子唐玄(xuán)宗即位。唐玄宗前期年号






“开元”(公元713741年)。这段时期玄宗励精图治,政治安定,经济继续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盛唐的诗人可以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白五岳寻仙,四海为家,足迹及于大半个中国。杜甫也有一段壮游时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就连大半生隐居在家的孟浩然,也有浙东之行。至于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则远走东北、西北边陲。而今当我们品读盛唐文人的作品时,仍能震撼于唐人阔大而雄浑的眼界、胸襟与见识。

这与盛唐时期统治者开明的政策,开阔的胸襟是分不开的,国力昌盛,对外开放,海纳百川的气魄,此时整个大唐的气象与文学的风貌也是秉承一致的。就只有唐诗之中才会出现如此浩瀚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盛唐士人中,那种消极遁世、为隐居而隐居的纯粹隐者是没有的。有人以归隐作为入仕的阶梯,于是有终南捷径之说。而更多的是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入于山林、纵情山水显示人品的高洁;进而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

此时唐朝的诗歌文学达到顶峰,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他们追求鲸鱼碧海杜甫《戏为六绝句》语)的壮阔诗境。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而且还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继承和发扬。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李白写出黄河之水天上未,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是那样才气纵横。他曾在醉中被玄宗李隆基召往宫中沉香亭北赋《清平调》三首,贵妃捧砚,玄宗磨墨,太子称兄、诸王公主称翁的高力士为他脱靴。这一方面说明诗人李白当时在他人眼中何等尊贵。也只有在这样一个物华天宝、风致澹远的盛世,才能纵横出这万千气象。

从盛世到“安史之乱”与晚唐气象

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国势开始衰落,中经安史之乱,更是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但以杜甫为代表的盛唐后期诗,仍然富有雄浑的特征。例如,杜甫的《望岳》诗写于盛唐前期,固然表现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他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写于安史之乱前夕,表现了唐帝国岌岌可危的形势和诗人的忧心忡忡,却仍然气象雄浑。杜甫晚年所写的《登楼》《登高》两首七律,表现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败局面和诗人的迟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壮阔大。

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朝由繁盛到衰败的变化,但唐统治者仍是秉承那种宽容的心胸,白居易并没有因为这首编写先王的诗而受到什么不平等待遇,可见后期唐朝虽然衰败,但仍是大国那种包容万象的气魄, 可以说整个大唐气象从发展到全盛再到衰落,从始至终都给人宏大的感觉,其文学的风貌也是与此相关联,气势恢宏的盛世景象。 参考资料《新唐书》《唐朝历史演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3a9ca64f5335a8102d2208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