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论

2022-04-11 02:24: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杀论》,欢迎阅读!
自杀
《自杀论》读书笔记

人为什么会自杀?社会太乱,生活压力太大,受到重大的打击觉得人生了无生趣,这些大概都能解释自杀。涂尔干把自杀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他从开篇就详细阐释了自杀归结于个人的无意义性,于人类有益的是自杀率,气候、环境对自杀率都有影响(他用两章来说明气候对自杀率无影响)他以清晰的数据反驳用除社会原因以外的原因来解释自杀率,证明自杀是社会中的一种客观事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欧洲国家的自杀率统计数据中,自杀率有社会学上的规律性,在区域和时间上都有很大的相似度。

《自杀论》产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被打破,世界交流的频率和程度都大幅提高,大工业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有的人能很好地适应并投入新的社会形态中生活,而有的人则不能。对于自杀的研究,也是大工业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导致的。这也是涂尔干社会学入手研究自杀现象的原因,他所处的19世纪自杀率飞涨,自杀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被世人所注意。

涂尔干又将自杀方式分为:利己主义的自杀,利他主义的自杀和反常的自杀。

利己主义的自杀是个人厌弃社会生活而选择自我了结。涂尔干将这种自杀的原因归结为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力太弱,个人在社会中没有归属感及安全感,社会也没有为无依无


靠、茕茕孑立的人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这些人在活着百无聊赖时选择死亡。涂尔干引用莫塞利的数据来宏观地看几个纯粹的宗教国家,同时排除了信奉希腊正教的国家自杀人数较少是由于宗教,因为国家文明不同。他又得出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的自杀率高的结论。在这一部分,他提到男人更具有复杂的社会性,男人遭受到社会冲击更大所以更容易自杀(在现代完全反过来了)。而婚姻则会形成自杀免疫,夫妻关系破裂,妻子反而比丈夫更受益。

利他主义的自杀是指个人为社会集体的利益而自愿选择自杀。利他主义的自杀发生在社会力量过于强大的地方,比如东方专制国家(特别是日本),还有军队集体,社会求个人牺牲来完成集体的目标。如日本电影《楢山节考》就反映了这样的一种社会需求,日本信州深山的小村子里,由于贫穷沿袭下来的传统是,活到70岁的老人要被长子背到楢山上丢弃(“参拜楢山神”。而老人大多是自愿赴死的。在日本,自杀更像是一种文化,一种习俗,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西班牙克尔特人对自杀的族人指定一块优美的安息之地,老死或病死的人被草草埋葬,等待死亡对于他们是生命的耻辱。寡妇也会被要求去天国陪伴去世的丈夫,这在中国明清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非常常见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守节”“三从四德”成为女子必须奉行的至高无上的准则。奴隶制社会,以活人殉葬也是每一个奴隶主要求的。


这三种情况并非是人有自杀的权利,而是他有自杀的社会务。被保护者不应该比他的保护人活的更长,仆人应该跟着主人到坟墓里去。这种自杀方式,都是个人没有“自我必须依附社会

社会异常的自杀是指无法适应社会剧烈变动而自杀。社会异常的自杀是由于社会力量的变化而造成的,个人无法适应自身社会地位的巨大变化而造成自杀。不仅社会高层跌入社会低层的自杀率高,从社会低层升入社会高层的人自杀率也高。

涂尔干提出防止自杀要加强行会组织的力量,防止他人仿效自杀而对自杀者进行惩罚(剥夺权利、没收财产),增强家庭的作用,培养人的坚强性等。

涂尔干研究的自杀现象,在现代也依旧是分析社会现象时不可缺少的一环。现在再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珍爱生命,远离自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340ca73f111f18582d05a3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