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晚唐羁旅诗专题》,欢迎阅读!
晚唐羁旅诗专题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
一、导入
杜 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二、学习目标:
1.体会《长安晚秋》景物描写的层次感和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2.体会《商山早行》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 3.探究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4.积累名句,试背全诗。 三、《长安晚秋》 问题讨论 方案一: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
2、尾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怎样的情怀? 3、如何理解“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中 “篱菊”与“枯荷”之景? 方案二:
1、首联写的是长安全景还是局部之景?为什么?首联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颔联是本诗的名句,你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景上的妙处?(写景的角度)
【答】“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3、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莲”这两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诗中“红衣落净渚莲愁”与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声声慢》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试结合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都使用移情手法(答“移情手法”、“以物托情”、“拟人”亦可),通过对莲(菊)凋残衰败景象的描绘来抒发愁情。诗句“红衣落净渚莲愁”通过写莲花的“红衣落净”、花谢蕊枯、满面愁容,抒发无限乡愁;词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通过写满地残菊,任其枯萎凋谢,来抒发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起的满腔愁怀。
4、尾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怎样的情怀?
5、赵嘏《长安晚秋》的景物描写层次感很强,情景交融。诵读此诗‘说说该诗是如何富有层次的写景的,又是怎样以景传情的?
答:赵嘏《长安晚秋》前三联都是写景的,所写景物有广狭、远近、高低的区别,层次感强。第一联总写长安的全景,这是广;接下来写雁阵、长笛、楼、篱菊、渚莲,这是狭。残星几点,雁阵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这是远;篱菊,渚莲,这是近。云物拂曙,宫阙高秋,残星雁阵,高楼长笛,这是高;篱菊半开,红衣落尽的渚莲,这是低。作者这样写,也体现了随着时间的转移,天色由暗而明的变化。颈联和颔联的写景结合了诗人特定的心情,景语即情语,诗人寓情于景,以景传情。南归雁阵,东篱菊花,传达了诗人的思乡归隐的情绪,再加上拂曙凄清、高楼笛声的渲染与烘托以及思乡典故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总结:这首律诗通过诗人登高见闻,将景物与心情结合起来,借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典故来表达羁旅思乡和归隐之心。
四、《商山早行》
1、一读全诗 要求:熟悉内容,弄通大意。
答:这里每一种景物都与山乡春寒中早行相关,而且声、形、色都有着清晰的美感。岑寂的早晨,路旁茅店里传出几声报晓的鸡鸣,残月还挂在微明的天边,板桥的积霜上,已印上行人最初的脚印。这些景象,
1
色调清冷,既衬托了行旅的辛苦,又与诗人“思恋故乡”的心境一致,情景交融,所以历来脍炙人口。 2、二读全诗 要求:读出诗中是如何写“早”的?
答:“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首联“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悲故乡 ”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 、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 ,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话,不能不说其秋景图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图之妙趣。次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 ,绘银霜 ,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
三联“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有人把上联与这一联看成是绘写“秋天景色 ”,显然是因为其身处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长的规律。
末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艳 、旭日将升的动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梦境。在梦中,我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那美丽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将见到家中的亲人了吧?!这两句诗表达含蓄。它本来是指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然而,诗人却避直就曲,而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这样,就形成与首联遥相呼应的完美构思局面,进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
3、三读全诗 要求:读出“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羁旅乡情”。 答: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的颔联和颈联,只有两个动词“落”和“明”,其他都是名词,特别是颔联,全是名词的组合,意象具足,境界全出。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槲叶山路,枳花驿墙。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五、归纳总结
1、以下列诗歌为例,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一:了解羁旅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宦游在外
孟浩然《宿建德江》、张 继《枫桥夜泊》羁旅愁思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念亲友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征人思乡
2、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二:简析羁旅诗中常见的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背井离乡 山长水阔,有家难回
久戍边关,遥无归期 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3、以下列诗句(词语)或意象为例,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三: 诗人在羁旅诗中一般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生情:大雁南飞、倦鸟回巢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明月、大雁、芦笛、杨柳、莼羹鲈脍 因梦寄情: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六、练一练
(03北京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2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五言绝句。这两首都是抒发___思乡之情(秋思)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常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2fc135a03d8ce2f006623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