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项)

2022-04-26 01:00: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找规律(项)》,欢迎阅读!
规律
找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48页例题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经历探索问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问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准备若干小棒和圆片及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第一排的同学站起来,向后转。

1、仔细观察,第一排同学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2、再请一位同学,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描述一下。 像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规律。 揭题:找规律 二、新课展开: 1、发现规律:

1)观察挂图,初步感知

木桩与篱笆的个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是怎样想的呢? 像这样的排列,再排下去,会怎样呢?你有什么大胆的猜想? 2、验证规律:

是不是两种物体只要象这样排列,就一定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你的想法。 (画、摆、找„„) 3汇报总结


学生汇报

小结:只要两种物体象这样排列都有这样的的规律。 4、生活中的规律: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象这样规律的事情吗?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这样的规律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那么学习了这样的规律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有没有帮助呢?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2在一建筑物的一边插14面黄旗,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一共要准备多少面红旗?

3A、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用你自己的方式,看能不能解决这道题目?

指名说后,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吗? B、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四、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善于观察,发现,运用,老师非常满意,大家都有些什么体会呢? [反思] 1、重在 “找”

找规律的教学要点是“找”,要让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教材主题图呈现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同组的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体会“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的规律。虽说顺理成章,但学生对“找”规律的过程经历地不够,获得的规律也是浅显、单薄的。 因此,我先通过游戏,让学生在 游戏”中初步感知规律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有必要研究“规律”。接着将主题图中的三组选取一组,增强针对性,减少干扰,让学生细细的“找”规律,相信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的方法来找,如数、一一配对、圈等等,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得到同一个结论。结论很重要,但是探索结论的过程更重要,因此,在这里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再借助大胆猜想,产生验证规律的需要。 2、重在“开放”

教材中安排了试一试,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可操作的摆小棒进行验证,进一步内化规律。我进行了改动,引导学生:“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你的想法吗?”学生既可以用小棒、圆片摆;或用手边的实物摆,也可以用抽象的、简洁的图形或符号“画一画”,还可以在学习环境中“找一找”„„这样不仅突破了单一的学习材料和单一的方式的限制,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由此而得到张扬,而且让学生经历了新一轮的从“感性”“理性”的抽象过程,找到了数学的本位。 3、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因此课开始的游戏活动就是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这不仅是生活情境,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能仅把目光停留在“激趣”上,而因关注此时的观察方式的多样,为新课的展开服务。“发现规律”中选择的篱笆和木桩,“验证规律”中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找”“生活中的规律”,到最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都使学生在生活与数学间找到共通之处。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得到结论,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2e80e20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