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境界壮阔气势雄浑》,欢迎阅读!
境界壮阔气势雄浑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诗集中著名的七言律师,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作者时在州。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历史上有登高的习俗,此诗便是诗人重阳登高之作。写此诗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互相争夺地盘,社会混乱。在这种形势下,晚年的杜甫只得“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着。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重阳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深远、空旷、寂寞、萧索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离他乡的凄凉身世之感。前四句写景,紧扣秋天景色;后四句抒情,感时伤怀,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首联,以“风急”领起,所描写的是局部的景色,登上高处倍感秋风猎猎,扑面而来,仰望苍穹,秋天的天空深邃而辽阔,这时又有猿鸣回响空中“哀转久绝”。悲凉的秋景勾起诗人内心无尽的凄苦。接着,作者转移视线,由空中到水面,低头见到,在荒凉的白色沙丘上,群鸟在秋风中徘徊着,不肯停栖下来。这“猿啸哀”、“鸟飞回”两个细节,融合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他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但诗人的思绪并没有停留在这上面,接下来颔联,又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极其壮阔的图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整体的远景描写,又是对首联景色的进一步描写。“无边”、“不尽”使画面的意境更加深远。“落木”更显画面的空旷。试想,在凄凉、萧杀的秋天里,诗人触目的是枯黄的落叶,满耳听到的是落叶的“萧萧”之声,再加上滚滚而来的长江,真是气势非凡,气象万千。此时作者的内心定是无限的感慨,又是一个叶落时节,时光如流水,不可阻挡。已进入暮年的杜甫,深感自己的漂泊生涯何时是尽头啊!而面对着滚滚而来的长江水,作者想到,“长江不尽”,亘古如斯,而人世在这如江水般流逝的光阴中却历经沧桑。作者此时甚至超越时空的限制,想到历史上和自己一样有着不幸遭遇的优秀人物,不禁感慨万端,复杂的情感里包含着时光易逝的感慨、老之已至的无奈、颠沛流离的苦痛及壮志未酬的忧愤。这两联,确实写出了诗人的”艰难苦恨”。用词之精当,形象之鲜明,气象之宏伟,境界之壮阔,在所有登高诗篇中可谓绝唱。
写颈联,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称此联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此联将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这就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的既深且广了。由于战乱,作者常年流离他乡,在这荒凉的秋天,诗人的思乡之情更显得悲苦。此时的诗人穷困潦倒,年老多病,而自己的好友李白、高适等先后离世,这使沦落他乡的诗人倍感孤独,真所谓“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孤病独爱登台的情感融入诗句中,品读此诗,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博,感情更见深沉,诗意更见深远。
世事多舛的艰难,漂泊他乡的凄苦,壮志未酬的忧愤,使得诗人满鬓如霜,他也曾借酒浇愁,但因身体病痛,不得不停止喝酒。悲愁何以排谴?在九月初九重阳的日子里,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远望,却又惹恨添愁,诗人的矛盾心情显而易见。最后二句,以衰病愁苦的个人形象作为全诗的收束。
杜甫的一生,饱经忧患,他经历了唐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使杜甫诗歌境界雄浑壮阔,意蕴丰富深广。他的《登高》被后人誉为“旷世之作”,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2abe469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