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

2022-05-07 20:01:4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双关》,欢迎阅读!
双关
双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朗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初看,似乎整首诗通篇景物描写,无令人赏心悦目之处。但再仔细品评,深感奥妙无穷。此词以杨柳,江水起兴,为人物的出场设置了风光绮丽的环境,悠悠歌声,引来男女主角的出场。闻歌踏歌,唱者有心,听者有意,“无飞情之所流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妙在巧语双关。“晴”与“情”同音,借景言情,妙手偶得。此词风格轻快流丽,妙语天成,表现了在朦胧恋爱中的男女有趣而微妙达到的心理。而最大的买点就在于双关妙用。

双关:即一语双关,一个字或一句话或一层意思有双重的含义。一般分为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

特点:要表达双重含义而字面上却又只表达了一种含义,更重要的语用含义需要推导才能获得,这就造成了“双关”表达上的委婉,含蓄效果。

(一)谐音双关

因而在讲究韵致的中国古典诗歌中得到广泛运用。古典诗词中制造“双关”的手法很多。但是运用双关需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对中国的古典文字有独特的敏感,对中国的古典诗词语意有深刻的体味。古诗中谐音双关是比较常见的,这与中国的汉语拼音有密切联系。

汉字是单音字,每一字一音,有些字有几种读法,也是每一种读法一个音。而汉语的一个音又海纳了数以千计的字,这就是谐音双关的基础。且看: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青”即“莲子”的颜色。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以上例句将读者带入了两层不同的境界(不知道如何表达,姑且拿意思比较模糊的“境界”二字),两层境界,韵味更深。

“莲”与“怜”音同,“丝”与“思”音亦同,多指相思。词人多写情人的相思之苦, 所以“丝(思)”在宋词里容易觅得。

千秋岁——张先

数声鹈jue,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么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句,“丝”“思”谐音,此双关语比喻极为巧妙。“千千结”比喻解不开心中的纠缠烦恼,如乱麻有千万个结子,用得绝妙,可见忧郁之深,相思之苦。正所谓:言有尽,意无穷!!而“天不老,情难绝”又为双关句作了感情的铺垫,很自然的引出了妙句。末句“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中“凝”字极佳(另一版本:“东窗未白孤灯灭”是忧郁过度所致,在双关句的映照下更具形象感。“张三影”的功力颇深!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泪始干”指相思的眼泪,原只燃烧的蜡烛油。此乃语义双关。

谐音双关——小结:一种音,两个字,双重意。由于同音,诗词的平仄无须考虑。此双关的活用,是真正掌握了中国汉字及拼音的深层精髓。


(二)语义双关

相对于谐音双关,语义双关是更高层次的用法。对语言要有更深的认识,表达上更为含蓄。语义双关并不是在诗词中产生歧义,而是透过表面文字传达出另一曾意思或是根据诗韵挖掘更深入的语意。比如说:

探春令——————赵长卿

笙个间错话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而胜儿都姑婷,戴得更桤戏。愿新春已后,吉吉利利,百是都如意。 上阙写人们新春宴乐的欢快气氛。“间错”二字写出了边欣赏歌舞边进行宴筵的热闹场面。以“和气入,东风里”比喻家宴的喜庆气氛和新春气象,生动真切,有双关之妙。“和气入,东风里”是根据词意中喜庆新春的场面的环境描写,本是极其平凡的,但由于很配合词情画意,双关之语,就显得超凡脱俗。“和气”,和气生财,万事兴旺,既作自然之和风,有是喜气之和风。妙哉!

李商隐《乐游园》有芸:“向晚适不意,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末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何等得对自然风光的留恋,而《诚斋诗话》曰:优唐之衰。另有高人曰:叹老之意。双关:引出了后人对此无限的联想。

《听雨》(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歌楼上,客舟中和僧庐下。

初读,觉得太平凡了,只是听其自然的嘛,还有什么别的讲究?当然只能是歌楼上、客舟中和僧庐下了?未必谁还能写出别的字来?

细读,则发现这不只是形容环境的几个字了!而是把作者的一生从上到下,从兴盛到衰落,从心炽如昏到心死如灰,写得准确,哲理、生动、精到,不容置换,不容置疑!

试想,“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这个上和昏是何其的吻合,何其的协调,不是上,哪来昏?因其昏,也就毁了上!他本属于上流社会上流人家,所以他能登上红楼,没料他因上而昏,于是,就注定他的人生将每况愈下了!

接着到“壮年听雨客舟中”,他不光人到中年,而且境况也从“上”掉到了“中”,但这个中还不是那么绝望的。虽然是“断雁叫西风”,但再是断雁,总还可以叫,可以飞,还可以挣扎在求生经商或求学考官的征途中,任他雨雪风霜,总还可以在客舟中躲避,江阔云低,总还没有翻舟履车,一个“中”字,用得多么精到!

再接着,“而今听雨僧庐下”,一个“下”字,把他的凄凉晚年勾勒得多么可怕,连躲进僧庐内去听雨都不可能了!而只能瑟缩在僧庐下听雨了!僧庐不是行善积德的地方吗?怎么会对一个避雨的老者如此无情呢?难道是狗吠叫化子,僧嫌贫苦人吗?

如此,那“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总无情就有了最现实的诠释。到这种时候,绝望到头也感悟到顶的我,那种再不希望什么再不企求什么,连敲开僧门避雨都不想了的我,才有可能冷冷地听着那雨,一任它在阶前,在身边,在心里,点滴到天明„„

“上”“中”“下”语义双关,堪称精品。

语义双关——小结:可由借景传情,也可由一字揭示其中双关精髓。是很困难的运用手法,需按照平仄填词作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1cce232580216fc700afd5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