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万箭穿心》的人物悲剧分析

2023-04-19 17:2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影《万箭穿心》的人物悲剧分析》,欢迎阅读!
万箭穿心,悲剧,人物,分析,电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电影《万箭穿心》的人物悲剧分析

作者:邵宣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1

【摘 要】电影《万箭穿心》从女性视角出发,塑造了一个饱尝人世辛酸的底层女性形象。影片对女主人公李宝莉命运的渐次呈现折射出沉重的宿命感。全片主要将人物矛盾集中在一个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环境里。李宝莉女性角色身份在其家庭角色中的一再僭越最终导致了家庭构成的不平衡性,而这也恰恰成为李宝莉在电影片尾被放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万箭穿心》;人物悲剧;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32-01

《万箭穿心》中贯穿始末的是李宝莉的悲剧,李宝莉成为了冲突的焦点。电影本身似乎更着重于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观点,李宝莉的刀子嘴成为家庭悲剧的开始,性格因素就像是一根导火索,将这个问题引燃、放大。一番暴风骤雨之后,强烈的宿命感油然而生。这种宿命感,不是简单归结于性格悲剧就可以解释的。在性格之下,隐藏着命运的压迫,万箭穿心,直指李宝莉。

一、性格悲剧与性别悲剧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李宝莉与马学武形成了最直接对抗。粗略来看,李宝莉的悲剧成因的直接原因便是性格对抗。但是纵观影片全局,尤其是马学武跳江自杀之后,这种对抗其实随着马学武的死而淡化了。之后影片中的矛盾转嫁到小宝和李宝莉,后半部分导演也在着重渲染以小宝和奶奶组成的马家与李宝莉的对抗。但从性格方面分析,李宝莉和小宝性格上没有冲突(或说没有机会形成冲突),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性格因素构成李宝莉的悲剧,说服力远远不够。

而性别悲剧,则更倾向于角色的身份认知,李宝莉与马学武的身份认知。相比于小说的直白露骨,电影对女性主义的处理已经非常弱化了。小说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女性悲剧,而电影一直试图弱化了这点。并非所有女人的悲惨命运都可以被称为女性悲剧,很多境遇在男人身上发生是同样悲惨的。

如果将两者身份倒置,他是个男性因妻子出轨而报警导致妻子自杀,他可能会遭遇孩子的怨恨和不解,这是很正常的家庭矛盾。随后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供养这个家庭,养育孩子照顾岳父岳母。即使是岳父岳母和孩子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也不至于将他排斥在外,他或许是个失职的父亲,但不可能是外人。最后的结局必定是,父子的和解,父爱得到了救赎。将两个人的性格对调,影片的结局随着改变,性别是无法逃避的话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身份的逾越与对抗

电影中所表现出的悲剧是在马学武和李宝莉的家庭关系上。一种颠倒的关系,颠倒了中国传统的男主女从的地位。就李宝莉的女性身份来说,她已经构成了一种僭越。她僭越了她女性的身份,做着男性身份做的事。在李宝莉的家里所有人都是传统性别的维护者,不论是小宝、马学武,还是奶奶。

关于小宝与李宝莉决裂,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关目,解析这部影片的最大疑问其实就是为什么小宝不理解李宝莉。这是这部电影中观众最大的争议点,而在解释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关于血亲的讨论。这也是李宝莉一直疑惑的地方,直到最后,李宝莉都没明白为什么。其实对于小宝和马学武的父母来说,他们都不知道马学武死的真相,他们始终以为马学武死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下岗,但他们却把错误归结到了李宝莉身上,李宝莉的僭越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家庭秩序的混乱。李宝莉僭越导致以爷爷奶奶为代表的传统秩序的不满。于是,很自然地,李宝莉被原本的家庭秩序所排斥,而当马学武死后,爷爷奶奶和小宝组成了新的家庭,李宝莉就被直接排斥在外。尤其是小宝成年后将母亲赶出家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小宝对母亲僭越的不满。二是这种行为象征着一种放逐,放逐更大的意义便在于维护男性权威,在这一点上小宝跟李宝莉在本质上是对立的。正统的男性去放逐僭越的女性,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三、男性的缺失异化

在影片之中马学武一直是个懦弱且不具备男性气质的人,这一点与性格强势的李宝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演在设置马学武身份时颇费心思,把马学武设定成一个国企的干部,就社会地位上来说,马学武是受到认可的,可这一点在家庭身份上恰恰相反。

李宝莉的僭越,导致马学武的身份认知逐渐地被异化,传统男性的责任感被泯灭得面目全非,到最后只有不断地逃避。影片中马学武的弱势的一个细节就是性无能,这种生理上的无能,成为了某种意义上身份卑微的象征。戏剧化的是看似无能的丈夫却爱上了一名同事,如果说婚外情是马学武人生意义和自我尊严的话,那这种捍卫却显得可笑和懦弱。不顾对家庭和父母的责任,表现了一种消极化与异化的男性行为。马学武用死亡的方式去捍卫自己的男性尊严,也为李宝莉为什么直到离开都不明白马学武为什么自杀给出了解释。

李宝莉性格上的强势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男权的僭越,然而这只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却不是她悲剧的根源。面对这样的一个作品,谈女性主义,绝对不是过度阐释。稍显遗憾的是电影没有按照小说原本的设想进行,这当然削弱了电影在女性主义层面的表现力,然而颜丙燕的演出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她的个人特质,使得李宝莉的形象更加丰满、坚毅、倔强,反而从另一个角度张扬了女性的自我意识,这又是小说所不及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130c72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