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理常识(精选)》,欢迎阅读!
地理常识(精选)
在地理常识这一部分包含的内容比较繁杂,在复习时具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文常识方面要重点掌握天体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日食、月食等基本的天文现象;第二,在理解区时、日界线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利用太阳活动规律、时差、区时原理解释生活中的节气、时间现象;第三,要理解地貌、冰川、水资源等形成的基本理论及主要的代表地貌;第四,要了解环境气候,对常见的气候现象能够指出其形成原因。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除以上自然天体外,还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氦。
恒星日——即天空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可用来观测地球自转周期。一个恒星日,即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 (2)产生“磁暴”现象; (3)产生极光。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其成员包括太阳、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太阳系中沿椭圆轨道绕日运行的小天体。众多小行星运行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形成小行星带。
卫星——绕行星公转的天体。水星和金星无卫星,土星的卫星最多。
彗星——沿扁长轨道绕日运行、质量很小的云雾状天体。它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升华形成彗发,其气体和微小尘埃受太阳风排斥,在背向太阳的一方形成彗尾,彗星接近太阳时彗尾变长,远离太阳时彗尾变短。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
银河系——宇宙间有无数个恒星系统,其中太阳所在的恒星系统叫银河系。夏天晴夜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一直延伸到地平线的银灰色光带,像一条流经天空的大河,因此叫银河。它是由两千多亿颗恒星组成。多数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形似铁饼。扁球密集部分的直径约7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2万光年,太阳距银河系中心约2.3万光年。
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位于银河系之外、由几十亿至几千亿颗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目前已发现大约10亿个河外星系,著名的仙女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就是肉眼可见的河外星系。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公转所走的路线)是一个椭圆,地球在这个巨大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为天文上通常所说的一个回归年。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日食——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如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当日全食发生时,我们在地球上可看到平日因强烈阳光而不易看出的太阳闪焰、太阳日珥等太阳表面现象。
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如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依地球遮避阳光照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当月全食发生时,我们在地球上仍可看到地球大气所折射到月面的阳光,此刻会呈现出暗红色月面的天文奇观。
极光——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剧烈时,太阳发出大量强烈的带电粒子流,沿着地磁场的磁力线向地球南北两极移动,它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的上层。在带电粒子流的高速碰撞下,空气中原子外层的电子便获得能量。当这些电子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便会辐射出一种可见的光束,于是形成极光。
(更多知识点请参阅常识判断专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0db568884868762caaed5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