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耕经济特点和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2022-07-24 14:31: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农耕经济特点和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欢迎阅读!
农耕,文化发展,中国,特点,影响
中国农耕经济特点和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农耕经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始终直到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的形成与农耕经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小农经济本特点是精耕细作和小农经济,其具体特点很多,除了持续性、多元结构和早熟性等几点

之外,我觉得还有封闭性、中庸性、忍耐性、盲目性、互补性、脆弱性和顽强性。



农耕经济的首要特点便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这使得他们参与商品交流少,社会交流也少,不大关注社会,保守,见识短浅,自私自利,这在太平天国建国后便争

权而相杀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其次农耕经济的是以家庭为单位,少参与交流,少合作,使得中国人民更多的关注的是自身,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而对社会对他人则缺少关注和感情,这就是中国人对不幸者麻木和冷漠

的根源吧!

再者,中国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的影响,使得这种经济形式几千年都没有改变过,文化形式上虽然很丰富,文化思想方面、文化的本质确是单一缺乏活力和生命力的原因,虽然我们的文化没有断过,但在近代以来,文化只是默默的影响我们,我们并没有积极的去吸取这种由来已久的文化这不说明这种文化的缺乏活力生命力的很好明证吗?由于这种一直以来的沿袭前代的思想已经本来就有的保守本性使得这种文化影响下生活的人民很难接受这种文化以外的文化这种思想在遭到外族入侵后表现得尤为强烈,像清末的改革等,

种现象与日本恰好相反。

这种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其好处便是人民安分守己,热爱和平安定的生活,又由于人民

对土地有很大的依赖性,对中国人民安土重迁观念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三是农耕经济

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这种持续性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绵延

不断和中华文明的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中国文化的早期定型是造成中国文化的守旧性的重要原因。 农耕经济的多元成份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0bf6e79a26925c52cc5bf0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