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李贺 古诗词赏读

2022-08-04 04:1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雁门太守行》李贺 古诗词赏读》,欢迎阅读!
李贺,雁门太守行,古诗词
语文学习宝”收集整理,热爱文学的朋友请使用

《雁门太守行》李贺

1、【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重大的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



2、【写作特色】 诗歌句解写作特色: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语文学习宝”收集整理,热爱文学的朋友请使用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诗歌整体写作特色:

诗人巧妙地抓住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意象——“黑云”“甲光”“金鳞”“角声”“秋色”“易水”“霜”“黄金台”“玉龙”等,构成了凝重悲壮的意境。诗人又极善于着色,运用“黑”“金”“燕脂”“紫”“红”“霜()”等表示色彩的词语,使描写的景物更加鲜明,色彩反差较大,对比强烈,与诗中激荡着的悲壮情调相得益彰。



3、【情感主旨】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表现了将士们为朝廷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4、【考点】 必背名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文常注释: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角:军中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04e7fed61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