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现状及对策》,欢迎阅读!
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现状及对策
作者:陈家琪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7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建设,不仅关乎国家与民族,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呼吁更多的高校学生关注生态、保护环境,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推动社会各界民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关键词]生态环境;认知现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9-0159-01
一、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变迁,从而成为环境问题的决定因素,工业文明推动科技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日趋严重,长期积累的环境危机逐步呈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首要问题。当星空灰暗、河流浑浊、土地荒芜,人类将何以生存?所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关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前提。
二、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状况是:总体环境恶化,局部环境有所改善,破坏速度大于治理能力。其中,无节制的乱采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无监管的工业排放,造成水体污染加大、大气污染严重、环境污染逐步向农村蔓延。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构建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意识,在全社会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认知现状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科技进步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先进知识分子的集中群体,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渠道广泛但知识肤浅,生活中遭遇的极端天气(沙尘暴、雾霾、干旱)、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成为他们对环境认识的基本来源,而对怎样保护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却知之甚少,有环境保护意识,如垃圾分类、白色污染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的生态环境知识。除了相关环境专业的学生之外,高校其他专业开设环境类课程较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相关认知深度不够,生态文明意识整体水平不高,对宏观的生态环境问题认识不足,体现出高校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平衡,对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现状并不知情,对如何保持生态平衡、维护周边生态环境的措施知之甚少。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但对自己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上所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知识与行动上差距很大,只停留在生态环境知识的水平上,并未上升到生活高度,生态文明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环保行为并未普及,对环境保护有较大的欠缺,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策措施
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将生态文明价值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将环保理念渗入高校教学中,特别是对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和生态环境相关的课程及讲座,加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传输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国家和环境相关的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加深大学生的环保理念教育,进一步深化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把生态环境现状作为大学生的社会调查项目,以此为切入点,在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的同时,让学生不仅看到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更加意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志愿者协会,定期推出环保专题,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使良好的环保行为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开展宣传、讲座、课程、网络平台、社会调查、公益活动,通过普及生态文明教育,充分认识当前环境现状,作为未来社会栋梁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所以呼吁广大高校学生加入创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队伍中来,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五、结语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更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高校学生必须树立敬畏自然、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他们的引领下,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建伟.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6):17-18.
[2]赵君,袁文志.浅析当代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东盟博览,2013(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026dfc8f3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