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欢迎阅读!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做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邵阳县一中邹红艳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通过铸就高尚的师德,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内外兼修,散发教师个性魅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三种途径来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人格魅力教师
什么是魅力?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才愿意读;人有魅力,别人才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如《学记》中所去:“安其所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那么教师的魅力来自哪里呢?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努力才能提高。 一、“爱”字为先,铸就高尚的师德。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要教育好学生,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灵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友爱,互相尊重,共同奋斗的新型关系,不仅对教师实现教书育人具有很大的现实性,而且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全面了解,时时关心学生。这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前提。如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必须了解自己的劳动对象一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了解每位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和优缺点,乃至他们的主要经历和家庭、周围环境等。这样就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各个方面热切关心学生。一个学生若常常受到教师的关心,他就会乐于接近教师,随时质疑问难,接受教师的教育,反之,如果长期得不到教师关心,他就会不愿向教师暴露自己的思想,对教师敬而远之,视为路人,不会接受教育,难以收到预期教育效果。 二、内外兼修,散发教师个性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学生之所以崇拜老师,除去尊敬老师的高尚人格外,还在于他们能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得到指点,受到启迪。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一个没有丰厚而广博的学识的教师是不可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的,更不可能有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听课的老师们都被这位历史教师高超的授课艺术迷住了,都忘了记笔记。课后,大家问这位历史教师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钟。”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意味着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博览群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教师的形象魅力主要表现为和谐自然、富有职业美和现代美。夏夫兹博里认为,“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凡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就是真的,凡是既美丽而又真的也就在结果上是愉快的和善的。”(《杂想录》)一般说来,教师和谐自然的职业美和现代美是从仪表美、教态美、语言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教师的语言(口语)美首先体现在语音标准,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其次是懂得用气发声、吐字归音的常识,发出来的声音宏亮圆润,字正腔圆,清晰流畅,达到“兼耳底音乐而存之”(朱自清语)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能根据
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境,组织恰当的言语内容,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或循循善诱,或幽默风趣,或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特别是教师幽默的语言,它能使课堂氛围和谐融洽,使学生学习化难为易,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现代社会是一个高交际、高频率、高信息化的社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技能。对于教师而言,口语表达能力显得犹为重要,因为教师是吃开口饭的,教师的工作就是“言传身教”,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去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从教师的语言中能充分展示教师的师德修养、学识才华和人格品位。 三、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平等的教育环境能促使学生进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课堂气氛综合体现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状态、学习态度等。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形成有人情味的教学个性;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 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目的是否易于被学生接受,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设计和促进一种民主、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需要的融洽氛围。课堂上多用褒扬性、礼貌性、肯定性的话语,如: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坐下继续思考,你会有新的突破的„„。 有人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眼神,肯定的手势往往都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萌发,真正达到“信其道”而“钻之弥坚”的效果。事实上,即便是教师私底下与学生的一次平等交谈抑或鼓励,其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更不用说教师在课堂上公开对学生的鼓励、赞许。 总之,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正在成长着的生命个体,教育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情感的交流,需要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的学识和气质是教育的载体和风帆,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所携带的课程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有魅力。教师以其独特的魅力支撑着教育这座千秋大厦。 参考书目及文章: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用人文精神照亮心灵》(《北京教育》2003/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ff4210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