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梵·高《向日葵》的艺术之美

2023-05-28 13:28: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梵·高《向日葵》的艺术之美》,欢迎阅读!
之美,浅析,向日葵,艺术,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梵·高《向日葵》的艺术之美

作者:方霄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3

要:本文以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为切入点,从作品的构图、色彩、绘画形式和艺术语言来了解画家创作背后的心理情感变化。并结合画家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时期创作的《向日葵》,来介绍画家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及艺术创作中表现性绘画语言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梵高;向日葵;色彩;情感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083-01

梵高的艺术生涯,简单的可以被划分为四大时期:北方时期、巴黎时期、阿尔时期与圣雷·奥维时期。终其一生,画家以向日葵入画的作品共十一幅之多,开始创作于巴黎时期,完成于阿尔时期,在北方时期和圣雷米·奥维时期虽未有向日葵静物创作,但这两个时期在画家的一生之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向日葵创作背景

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画家,梵高在四个艺术时期发展过程中,辗转各地,不同的风景与遭遇给他新艺术风格的产生提供了机遇,1888220日梵高来到普罗旺斯的小镇阿尔,至18895月离开,其间,充满阳光的小镇让梵高拥有不同的感受与灵感,在这里他迎来了最辉煌的创作时期。阿尔小城的刺目阳光和金色麦田使他近乎于疯狂,所有鲜明颜色都刺激这他的敏感的视觉。代表作《向日葵》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法语里向日葵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它就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从画面上看,梵高的向日葵并不仅仅是一幅色彩亮丽明快、笔触激动流畅静物画,而是充满着疯狂的情感,带着希望和幻想的具有生命力的向日葵。在梵高的精神世界里面,他看到的一切对象都充满着一种生命,一种存在着压制和反压制关系的生命。

二、画作赏析

在其众多的向日葵作品里最有名的是这幅画有15 朵的《向日葵》,同一系列其他作品相较,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梵高舍弃了与主体静物有着强烈冷暖对比度的蓝色背景,而是大胆地启用黄色来衬托前景中的向日葵花束,于是,整体为黄色基调画作呈现在我们眼前:铬黄的背景,棕黄的桌面,由淡黄与棕黄构成的花瓶以及有棕黄、淡黄、橘黄共同组成的花束。此时的他异常的热爱黄色,因为他清楚地知道: 岁月终将使这些画作变得暗淡,而只有那股像他自己一样的,以螺旋的涡流向外喷射的金黄色烈火,虽然短暂,但却炙热异常。画家巧妙地运用这些黄色来营造画面,背景为铬黄,而桌面则区分为棕黄,花瓶的底部至瓶身中间采用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黄,但瓶身中部至瓶身顶部涂以棕黄从而与铬黄的背景墙体区别;花瓶中实有十五朵向日葵:有的鲜艳挺拔、含苞待放,有的枯萎低头、饱含果实。花枝错落,或隐或现,朵朵花儿似火焰般浓烈,直击人心。几朵花儿以淡黑色点缀花蕊,色彩的单纯对比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花瓣的描绘富有张力,线条大胆不羁,画家故意提高固有色的明度纯度,使主体物在灿烂的背景下光彩夺目,构成不同的感觉与气势。作为表现主义先驱,梵高有力的笔触无疑是他画面上一个亮点。亮丽而厚重的颜色用沉重的笔触尽情涂抹,就像是在画布上拍上了一块黏土,有如雕塑般的凝练。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极力展现出一个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新世界。在欣赏这幅画作时,我们仿佛感受到满怀着激情的画家在肆意地释放着他的情绪与疯狂,奔放的颜色,旋转起来的画笔,在粗厚和单纯中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三、画作的意义

梵高嗜画向日葵,因向日葵是追光拜日的农民之花。画向日葵即画太阳,也是自画。太阳、向日葵及梵高融成一体。梵高和向日葵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交响乐章,这也成了他悲剧一生的象征物。对于这位极具有个人情绪色彩的超时代画家来说,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悲苦的,也可以说是辉煌的。惨痛的社会经历,不被世人认可的艺术创作与非凡的艺术感受和热情是矛盾的,但正是在这些矛盾之中,在疯狂与清醒、天才与神经质的共同发酵下,我们在百年之后才能看到这些令人惊叹的旷世之作。画面中的黄就是他的颜色,将其短暂生命的光和热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向日葵,是代表他的花朵,是其生命奇迹的隐喻:含苞、盛开、结实一个完整生命的演进。在厚重的油彩与扭曲的线条描绘下,花瓶里的向日葵展现出的禁锢世界不就是画家内心的独白么。梵·高在这张画中力求寻找自然带给他的真切的感受:太阳之光照亮他的艺术,真实的情感作为养料,象征性的向日葵在奋力地生长。当然,画家作品之所以没被当时人接受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在整幅画传达出氛围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人格特性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上的主张已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对生活热烈追求和向往的他,早已冲破了世俗的千万束缚,正是这些失去理性的因素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因此当人们还在议论他到底是艺术家还是神经质的时候,他的不屑一顾,他的满腔热情,才最终留下了这些永远的艺术珍品。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林和生.梵高·麦田里的人[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常涛(译).渴望生活.梵高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b4a7b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3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