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年级《蝉》古诗》,欢迎阅读!
四年级《蝉》古诗
《蝉》 唐代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从虞世南的《蝉》一诗,我们可以悟出此种“状物类”文章的三条写作要点: 1.要选择自己真正有感触的事物来写。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的“物”之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在虞世南的《蝉》问世之前,这种昆虫并没有被太多人所注意。从他之后蝉变成高洁的象征。在诗人看来,蝉餐风饮露,是如此高洁,像极了自己。于是借蝉自喻,希望自己可以像蝉一样一辈子保持内心的高洁。唐太宗曾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带有强烈的自喻特征。
2.所借之“物”的特征要描绘具体。蝉的主要特征:从外形上来看,它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就像古人结在颔[hàn]下的帽缨下垂部分,暗示了诗人的为官、身份;从生活习性来看,蝉饮用清晨的露水,不染尘埃;从它的叫声来听,清脆响亮,鸣声远扬。这些都是蝉的主要特征,诗中都作了具体生动的描绘。
3.情景交融,把感情融入字里行间。除了虞世南的《蝉》,我又想到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开篇的描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无论是唐朝的虞世南,还是宋朝的周敦颐;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在这类“托物言志”的诗文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作者潜藏于字里行间的深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7c585e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