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教育随笔:小小医院开张记》,欢迎阅读!
“小小医院”开张记
暑假过后,大班新学期开始,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为了丰富孩子的社会性知识,我们班开设了小小医院这个区角。当初投放的材料有药盒、药瓶、听诊器、叫号牌、钱币、针筒等。
区角开放之前,我自信满满:孩子们都有许多去医院就诊的经验,即使不用介绍区角内材料的玩法,孩子们也一定可以玩的不错,可是区角开放后孩子的表现给我诠释了,什么叫作自以为是,呵呵!本以为会成为众多区角中的热门选择的小医院,竟然门可罗雀。
装饰小医院也费了我们不少的劲呢?不能白费啊!在一个区角活动时间我约了几个小朋友到小小医院去。医院是干什么的地方,医院应该有什么样的人,里面的人都要干什么呢?这是我们进入区角前讨论的问题,自然这对大班的小朋友来说不是难题,但是进行角色的分配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不是简单的事了,但没有机会就没有成长。我们的游戏开始了,我扮演的是病人,我来到挂号窗口,本来约定好的小朋友去抢医生的窗口去了,于是我自言自语的:“原来这个医院不用挂号啊,随便进,那太乱七八糟了,我不在这里看病了。”一看我要走,争吵的小朋友也停了下来,赶紧到挂号窗口去给我号码,游戏终于可以进行了,挂号后,我到了专家门诊,“医生”只问了一句:你哪里不舒服。然后就在那僵住了,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经验还不够丰富啊。于是我说“昨天我吃了好多的冰激凌呢”。这时看到扮演“医生”小朋友眼里一亮,接着说:“你吃了好多的冰激凌,肯定会肚子不舒服的,冰激凌太凉了,一次只能吃一个。”“奥,那我现在怎么办呢?”“吃药打针”。接下来的程序小朋友们就轻车熟路了。
在游戏前我只想到孩子们对看病很熟悉,但却忽视了在与医生交流的大多都是带孩子去医院的家长们,因此孩子们缺乏与医生交流的经验,所以在游戏之初,我们应该和孩子熟悉与医生的对话。
通过适当引导,小医院重新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区域。自从他们明白了看病的程序后,对小医院更感兴趣、内容也更丰富了。
看,孩子们都按程序有秩序看病,先挂号→门诊→病房→药房。医生显得很忙碌,但很镇静,很熟练,即使前面排了很长一队,他也很有耐心,很细致,他先问:“你哪不舒服呀?”摸头、量体温,戴上听诊
器,听心肺,然后开药方,告诉病人,怎么吃,病人就拿药单到药房拿药。当然,每个部门都要有医生。看,娃娃病了,医生还在给小娃娃打针呢:“唉呀,打针了也没有退烧,还要输液。”俨然一个资深的医师。,
甚至有的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在打针时,因为等待,小病人会口渴,因此在小医院里设置了个饮料吧。听姚凯严:“请给我一杯雪碧”“你生病了,和牛奶吧!”医生如是对他说。
幼儿模仿在医院看病的过程,能独立完成看诊,拿药,打针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礼貌友爱的与人相处,甚至孩子们在游 戏的过程中,创造出医院饮料部的空间。
游戏是生活的再现,老师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一方面,要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另一方面,老师给幼儿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积极性。另外,老师参与其中,成为游戏中的一员,适当的介入,有利于游戏的有效开展。
小医院终于红火的开展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418a2a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