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抓捕艾希曼事件中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欢迎阅读!
浅论抓捕艾希曼事件中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浅论抓捕艾希曼事件中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摘要] 以色列政府秘密抓捕艾希曼侵犯了阿根廷主权,面对这种道德上可以证成而违反法律的行为如何进行选择,成为当代法理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个难题似乎难以做出较为合适的回答,但通过结合时代主流价值观的选择倾向,以及结合具体案例背后所隐藏的当事人意图,即可针对该案做出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笔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阐明在艾希曼一案中,与实现惩治战犯以实现正义相比维护法律秩序更有意义。
[关键词] 艾希曼正义与秩序冲突法的秩序价值 一、艾希曼案件回顾
1961年4月11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对阿道夫·艾希曼进行了审判,审判延续了一个多月,最终艾希曼被判处死刑。此次对艾希曼的审判,是继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之后又一可载入史册的审判。此次审判之所以引起全球各方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艾希曼手上占满了500万犹太人的鲜血,也因为抓捕艾希曼的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更在于汉娜·阿伦特女士在此案审判过程中提出“平庸之恶”这一引人深刻反思的论点。对艾希曼案件审判终结,各界欢呼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义最终得以实现,但在这过程中使人隐隐约约感觉到一种来自国家公权力的威胁,这着实让人们对于未来有所担忧。这也是一场充满颇多争议的案件,不仅体现在审判中,也体现在抓捕过程中。究竟身为国家机器上一颗齿轮的艾希曼,是否应为其“正常”地执行公务而被判有罪,使得各方争论进入白热化,同时由于以色列侵犯阿根廷主权引发的道德与法律冲突,亦成为法学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当前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争论的焦点还将继续争论下去。历史留给人们的,并非是残酷冰冷的灾难,亦或正义得到伸张的辉煌,历史也使人们反思过错、总结经验,并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
阿道夫·艾希曼是前纳粹高官,也是在犹太人大屠杀中执行“最终
解决方案”的主要负责者,被称为“死刑执行者”。二战德国战败后,艾希曼先被美国俘获后又逃脱,经过漫长的逃亡之旅后,艾希曼流亡至阿根廷,改名换姓隐居起来。1960年以色列情报部门得到消息证实艾希曼在战后并没有被击毙(被击毙的是其替身),其真正的本人现在身处阿根廷。以色列情报人员经过周密部署,于1960年5月11日在阿根廷抓捕到了艾希曼,并秘密将其押送至以色列进行审判。在整个抓捕过程中,以色列官方并没有通知阿根廷政府,在未获得阿根廷允许的情况下就在阿根廷领土范围内将艾希曼抓获至以色列,整个抓捕过程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绑架。事后,阿根廷政府以以色列侵犯其主权为由请求联合国责令以色列向阿根廷道歉,但被以色列拒绝。以色列虽然承认国际法中领土主权这一实体法概念,但是其也认为领土主权并不是不可突破的。以色列提出的理由是,“当事实状态引起最不平凡和非常强烈的道德冲击时,我们有理由使这一抽象原则对有关人的要素的特种考虑做出让步。”④对于这一说法阿根廷表示无法接受,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破坏现有的法律秩序,因为法律本身是及其脆弱的。后联合国支持了阿根廷的主张,责令以色列向阿根廷道歉。
④锡尔温著、张企泰译:《埃希曼案件——一个法律与道德的难题》,载于《美国国际法杂志》1961年第4月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3408c11a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