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万树梨花开穷乡变富山》,欢迎阅读!
万树梨花开穷乡变富山
作者:王方 谢智华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8年第1期
“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解决农村433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仍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包括我们梨在内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义不容辞的责任。”近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绍铃教授如是说。
因为这“义不容辞的责任”,梨体系组织专家先后走访了梨产业相关的特困连片地区100余个县市,获得各类型的调查样本300多份,并讨论锁定了6个重点扶贫县。
新优品种、省力化栽培模式、优质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梨体系专家与各贫困片区相关主管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对接沟通,因地制宜编制扶贫任务实施方案,将这些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贫困县区。与此同时,梨体系的技术研发、集成和试验示范也逐步向贫困薄弱地区聚焦。
山窝窝酿出“玉露香”
说到梨,隰县人感慨万分。早在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隰县就是靠山吃山的贫困县,80%的土地种植梨树,80%的农民从事梨生产,80%的农业收入来源于梨树种植,但种植的大多是“砀山酥梨”等传统品种,售价较低。“由于栽培管理技术落后、老品种果实品质退化,产量和品质都出现明显下降,隰县梨产业面临发展瓶颈。”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太谷综合试验站站长郭黄萍说。
2008年,隰县入选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2016年,隰县被确定为梨体系重点扶贫县之一。梨体系专家携手太谷综合试验站,为隰县梨产业“把脉问诊”,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以新品种‘玉露香’为主打,优质安全高效生产为主攻方向”的发展蓝图。
张绍铃介绍,近年来,通过高接换头的方式,在隰县发展了20万亩由太谷试验站育成的新品种——“玉露香”梨,并围绕“玉露香”梨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技术培训指导、防灾减灾、品牌营销五大重要环节开展跟踪技术指导。
截至2017年,全县20万亩“玉露香”中有4.5万亩已进入挂果期,产量约1500万公斤,商品果率达85%~90%,梨果平均售价8元/公斤,最高售价达20元/公斤,生产效益达常规品种的3倍以上,畅销全国,供不应求。
“玉露香”梨已成为隰县的支柱产业和特色名片,为隰县梨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隰县“玉露香”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极大地提振了周边地区发展梨产业的热情和信心。
2016年,在梨体系太谷综合试验站的技术支持下,溢泉山农牧专业合作社在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汾西县建设了2800亩高标准“玉露香”梨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树立了汾西县“玉露香”梨早期丰产和优质生产的典型范例。当地的贫困农户通过土地出租、流转和种植梨树,获得了喜人的收益。
“黄金梨”结出金元宝
湖北宣恩地处武陵山区,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砂梨。从2009年起,当地开始大力发展“黄金梨”,然而由于土壤贫瘠,种植的梨树树势弱、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下。
“依托武汉综合试验站,梨体系专家围绕土壤改良、配方施肥、花果管理、早期落叶二次开花防控、病虫害综合防控、贮藏保鲜等关键环节开展了大量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胡红菊表示。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地梨农近30%成了种梨能手,近20%成了科技示范户,培养出大批带领梨农致富的“领头羊”。
截至2017年,宣恩县“黄金梨”亩产由原来的1000公斤实现翻番,而且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优质果率提升到90%以上,商品果率提高到95%。2017年,“黄金梨”销售均价在4.4元/公斤,同比上浮约22%,全年总产值约3960万元。“黄金梨”已成为当地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
打铁趁热,在“黄金梨”品质和产量双升的情况下,梨体系专家又向宣恩县政府建言献策,让“黄金梨”真正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金元宝。
梨体系提出打造当地特色的梨果品牌,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同时结合宣恩当地土家族民俗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构建以“黄金梨”为主体,集休闲观光旅游、农家乐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满足游客赏花、采摘的需求,促进当地“黄金梨”产业链拓展与增值,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当地生产的优质“黄金梨”已树立了“武陵梨”地方品牌,进入了电商渠道,单个售价达10元以上,供不应求。2017年8月,宣恩县椒园镇政府、黄坪村黄金梨专业合作社成功举办“黄金梨采摘节”,活动当天便成功吸引县内外游客商贾4000多人,“黄金梨”销售额达10多万元。
红梨托起红火小康梦
炎炎夏日是云南省泸西县红梨收获的季节,漫山遍野、小街小巷处处可见红艳艳水灵灵的红梨,吸引着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人食客。“由于泸西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温和适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适中,种出的红梨果形端正、光洁艳丽、皮薄肉嫩、酸甜爽脆,别具风味。”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舒群表示。
舒群介绍,几年前泸西原本是没有红梨的,主要种植“雪花梨”“早酥”等传统品种和“苍溪雪梨”“富源黄梨”等地方品种,缺乏特色和吸引力,加之缺乏县乡基层技术人员,梨园管理粗放,果实品质普遍不高,产值低下。
当地梨产业的困境引起了梨体系的密切关注。近年来,由梨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牵头,携手多名岗位科学家,引进多个早、中熟红色沙梨品种,从土壤改良、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方面对梨农进行培训、指导,在泸西县建立了5个示范园,示范面积3000余亩。
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加之养护技术培训不断深入,泸西红梨平均亩产可达
1500~2000公斤,亩产值可达5000元,果农户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可观的经济效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红梨种植事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小康梦。
梨体系的扶贫工作仍在全国各贫困片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
张绍铃表示,梨体系以产业优势布局为蓝本,基本确定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扶贫策略,强调在区域选择上“因地制宜”,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梨树生产优势区域,再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梨产业发展;在技术选择上“对症下药”,摸清各片区的产
业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实施方法上“统筹兼顾”,兼顾产业发展和环保、生产和营销、硬技术和软政策、扶贫工作和其他体系工作。
同时,通过计算机专家系统、微信群、广播、电视和实地技术培训指导“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积极联合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在贫困县区逐步培育出当地人自己的“种梨专家”,极大地提升了贫困片区对新成果的“消化”能力。
2016年以来,梨体系依托河南、湖北、重庆、新疆等省(市区)的综合试验站及岗位科学家,累计在9个片区100余个县市推广梨新优品种40多个、省力化栽培新树形9个、新技术30多项,新建示范园56个,示范面积2万亩,辐射推广面积达5.61万亩,累计培训技术骨干及梨农约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和农资近3万份。未来,梨体系盼望着春风催得梨花开,昔日贫困山区捧出沉甸甸的硕果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335bda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