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月的妙用

2023-01-07 17:12: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月的妙用》,欢迎阅读!
古诗词,妙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词中月的妙用

作者:曾展球

来源:《中国教师教学论坛》2013年第01

【摘要】古代诗词中,月作为特有的意象,它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感的寄寓和沐浴,是生命时间飞逝,是美好事物的寄托和展望。因此,咏月是中国古诗词的一个大主题,千百年来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佳作名句。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诗词句,都是千古名句,万世绝唱。唐代诗人李白更是一位喜欢以入诗的高手,李白诗中的月是受古人影响,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是诗人理想的寄托,心灵的再现,是理想难以实现的内心表达。总之,月这奇特的意象,蕴含了诗中高妙的境界,自然和人文的内涵。古诗中虚实相生,以虚写实,虚实交相辉映,意境可谓妙哉!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 【关键词】鉴赏;意象;神话之月;自然之月

月在唐诗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尽管后人考证此说不可信,但李白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由此,咏月诗在古代诗词中有着显赫的地位,月亮是诗人最为钟爱的一个意象。用它象征团圆和思念,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把月亮当作美好的象征,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爱的象征,纯洁无瑕的象征,进而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中月的纯洁烘托人心灵的高洁。可以说,是月给了古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诗词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古诗提供的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若无月的意象,也使诗人们失去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丧失一大批大朽诗作。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思》、《把酒问月》,苏轼《明月几时有》,杜甫《月夜》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

古代诗中写咏月诗的高手当属李白,他一生中创作与月有关的诗多达三百多篇,从少年时代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到后来的《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以及《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将一生的才华与情感寄托皎洁当空的月色,写出了自己的理想、思念、爱的许多名垂千古佳句名作。《把酒问月》中以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来表现明月长存,人生如寄,时光似流水的感慨。不仅李白如此,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无情。南唐后主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水中,可见诗人词人借月抒怀,寄托愁思于这意蕴丰富的月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人将月入诗,绝非偶然,是有其深厚渊源的。他们在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受屈原和《诗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创作方法上,有继承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也有继承现实主义手法。屈原的《天问》,文中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事物发生疑问,古往今来的问题,保存了不少的神话和古史材料,而且通篇用诘问语气。由此看来诗人将月入诗,并对月猜想,向月发问,无疑受了诗人屈原的浪漫诗风的启发和影响。如李白《把酒问月》中的人不识古明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空和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牵动诗人创作灵感,将其引入诗文中,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也给诗披上神秘的面纱。李白咏月诗《古朗月行》中的诗句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白兔捣成药,问言与谁餐?此四句诗引用古代神话中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嫦娥偷食了后羿在西王母那里求得的不死之药,便成仙奔月,成了月精。传说月中还有仙树桂树,能看见仙人的两脚,还有白兔在捣药,这免不了要引起天真好奇儿童的疑问——白兔捣成药后给谁服用呢?这一传说在李白的另一首持《把酒问月》里,也加以引用,其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这一神话传说引用,既增强诗人的神秘色彩,也增加诗人的艺术力。苏轼的《水调歌头》写道: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诗人面对茫茫青天上的明月,自己想乘风归去月宫。只恐琼楼玉宇,广寒宫里太孤独寂寞,太清静了。然而,嫦娥年年岁岁在广寒宫里,高处不胜寒多么凄凉孤独,又有谁与之为伴呢?这些诗中引用同一神话,用意是有差别的。有儿童的心理来写对月的猜想,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瑰丽神奇的意蕴。也有表面写广寒宫里嫦娥的孤独与凄凉,无人为伴的处境,实际上也有自比,抒发诗人李白,词人苏轼自己空有满腹诗文,却不得重用,排挤被贬的孤独与无奈忧伤之情。 古诗中的咏月诗,表义上是歌咏明月,其实有深层寄托之意,这同诗人们仕途经历,离乡背井和浪迹天涯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诗人李白来说,天宝年间,唐玄宗招李白入长安。诗人满心欢喜,写诗一首道: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唐玄宗为了给自己歌舞升平,点缀生活,因供奉李白为翰林,一个御用文人罢了,这使满腹诗书的的李白感到孤独苦闷,难以展现自己才华。再加当时朝中奸佞小人当道,排贤嫉能,受到当权者的排挤,身边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于是《月下独酌》一诗表现诗人此时这种心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只能借酒抒怀,将酒酣后奇特的幻想抒之笔端,没有知己,无人与之谈心,只好月下一个独自而饮,诗人抬头望见天上的明月,低头看见月下身影,便举杯相邀,明月、身影、加上自己、权且当做三人。苏轼则不然,词人易从孤独寂寞中排解出来,表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乐观心态和美好祝愿可想而知。当游子征人,仕宦达人身处异乡,望月怀远,天空中那轮唯一与自己相伴的明月。那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也只能得以明月来寄托,诗人大胆想象,将自己心思寄托于明月。表达情与爱的寄寓和祝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见,月是诗人仕途坎坷时寂寞之伴侣,也是诗人远离亲人时思乡情感的寄托和美好愿望的祝福的心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21db45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