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文-精品》,欢迎阅读!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文
《辞海》对成语的诠释为:古语常为今人所引用者,日“成语”。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谚,大抵为社会间口习耳闻,为众所熟知者。可见,成语与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它保留了古人许多的语言、思想的精华,素有古代的“活化石”之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成语是活在现代文中的古文,又是古文中流传下来的现代文。我们灵活运用熟知的成语辨析理解文言文,一定会事半功倍。
一、名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词的活用是文言文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这在成语中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例如,成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的“鼓”是动词而非做乐器解释的名词。再如出自《苟子》的成语“兵不血刃”中的“血”放在否定词“不”的后面必须做动词“沾上血”来解释。成语中的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还有很多,如:不衫不履、先礼后兵、沐猴而冠、沧海桑田、户枢不蠹、不胫而走、华而不实、履险如夷、无所事事、衣冠禽兽等。
二、名词直接作状语
《过秦论》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一句较难翻译,如果借助成语“狼奔豕突”,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狼奔豕突”中狼、豕意为像狼、猪一样,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它们的状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一句便可仿效这一成语来翻译:“云”意为像云一样,“响”意为像回声一样,“景”通“影”,意为像影子一样。这三个词用来修饰“集”“应”和“从”,分别做它们的状语。整句的意思就是: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应和,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
名词直接作状语的情况有如下几种类型:
1.表比喻:如虎踞龙盘、席卷天下、风驰电掣、狼吞虎咽、风起云涌等。
2.表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或方式:如管窥蠡测、刀耕火种、车载斗量、言传身教、口诛笔伐等。
3.表处所、时间:如野处穴居、南征北战、道听途说等。 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成语中的某个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时,它就属于文言文汉语中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的现象,解释时一般要补上名词中心语,而该形容词只用作定语。例如:取长补短、披坚执锐、温故知新、摧枯拉朽等成语中的形容词都处于宾语的位置,可分别解释为:长处、短处、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旧的知识、、枯草、烂叶等。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激浊扬清、舍近求远、居安思危等成语都属于这一类型。
四、意动或使动用法
形容词或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是文言文汉语中特有的,也在成语中保留下来了。如“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辱;“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诸如此类的成语还有幸灾乐祸、鱼肉人民、席天幕地、不远万里、草菅人命、破釜沉舟、正本清源、富国强兵、倾国倾城、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光宗耀祖等。
五、多义字和多音字
同字异义现象在成语中俯拾即是。以笔画最少的汉字“一”为例,在“一视同仁”中作“同一“讲,在“一路平安”中做“全部”讲,在“一心一意”中作“专一”讲,在“一失足成千古恨”和“一成不变”里作“一旦、一经”讲。成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是很普遍的,如 “负”:负隅顽抗(依仗)、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因材施教(根据)。
同字异音在成语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如“数( shuo)见不鲜”与“屈指可数(shu)”,“丢三落(la)四”与“落(luo)花流水”,“方兴(xing)未艾(ai)“与“兴(xing)高采烈”“自怨自艾(yi)”,“改朝(chao)换代”与“朝(zhao)气蓬勃”,读音各异。究其原因,当与含义不同和古今音变有关。
六、倒装现象
有的成语,例如“时不我待”,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其语序显然是颠倒的。其实这也属于文言文常见的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同样如“人莫予毒”,意思是没有人能危害我,代词“予”是宾语,却放在了动词“毒”的前面了。再如“何去何从”属于文言文中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的倒装。还有如惟利是图、惟命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df6514c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