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诗三首》说课稿.ppt》,欢迎阅读!
开场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孔田中学的郭初贵,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诗三首》。我说课的内容是这三首中的前两首即《望岳》、《春望》。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杜甫诗三首》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初中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本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和作者爱国主义情怀。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b、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能力目标:a、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b、通过朗读、合作探究,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C、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a、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感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法:创设情境→朗读感悟→情感体验→对比深化 学法:朗读感知→个性展示→合作探究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今天我们将穿越历史的隧道,去感受一位爱国诗人、一位苦难诗人,去感受他的心灵历程。
请从下列提示中,猜猜他是谁?(游戏规则:采用抽签提示)
a、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c、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d、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e、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融入课堂的兴趣,并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及生平。让后由学生展示有关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师归纳):今天我们学习《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两首《望岳》《春望》( 板书 )
这两首诗分别代表了杜甫不同时期即安史之乱前、后诗歌的创作风格:我们多媒体展示创作背景: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春望》写于安禄山发动叛乱时期,诗人被迫避难。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这首诗写的就是当时长安被攻陷后,作者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读:
第一遍:自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个别读,学生互相评议(强调两个字的读音“搔”和“簪”)→ 纠正并朗读指导(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
以指导:节奏: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或212式。停连:依节奏停顿,依意思或者感情连贯。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响。语气:依据诗歌的内容感情。)
第二遍:听录音,把握朗读的情感。→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两篇诗歌不同的语气、语调。(《望岳》豪迈、高亢;《春望》低沉、抑郁、伤感)。
(设计意图)通过读这一环节,紧扣了教学目标中的“朗读”,为下一环节思考文章内容做了铺垫。
多媒体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图片;
另一组是长安城繁华时与衰败时的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由此引入对两首诗内容的思考。接下来: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就以“望”为切入点比较两首诗:
(三)品:(读一读)
(1) 两首诗中分别从不同角度“望”到了那些景? (《望岳》:山、云、鸟„„ 《春望》:山河、草木、花鸟、烽火、家书„„) (2) 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他所望到的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呢? 巍峨、神秀 破败、荒凉、凄惨 望岳 春望
望”的对象不高大连绵的泰山,它神奇秀丽、巍国都沦陷后的残破城池同 峨高大 和遍地荒草 远望:一脉青色横亘于齐鲁之间,近看:城池残破,花鸟仿望的“视角”无尽无了 佛也在感伤
不同 近看:山南山北分昏晓,细看峰峦远望:满城荒草丛生,荒
层云,决眦目送归 凉一片
望的“所感”泰山雄伟壮大,令人心神激荡,豪满城破败,凄凉荒芜,使
不同 情满怀 人黯然神伤 望的“所寓之情”
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感悟这一环节,学生直观了理解文章内容,展示了学生赏析诗歌的个性,进而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 ( 四)悟:
面对此情此景,结合写作背景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或感受又怎么样呢?这两首诗中分别哪句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呢?( 读一读 )
望岳:豪迈、豪情满怀、雄心壮志; 春望:满城破败、凄凉荒芜
望岳
春望
抒发了在战火中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忧国思亲)
望的“所寓之情”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
不同 志、豪迈气概。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品读这一环节,让学生直观了体验作者的创作主题,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进而提升学生的赏析诗歌的能力和人文素养,达到学生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
小结:由此可见,诗人的个人境遇往往影响诗歌的写作题材、创作风格、主题思想的差异。
四、说板书设计(展示图片) 五、总结:各位评委,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创设情景,再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对比鉴赏这两首诗歌,从而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defc704eefdc8d376ee32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