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欢迎阅读!
第二章 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及发展历史沿革。 教学内容:农村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国内外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农村社会学发展历史沿革。 授课方法:讲授加讨论 主要参考书目:
1、朱启臻主编《农村社会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2. 2、钟涨宝主编《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第一节 国外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农村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美国农村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农产品价格下降;铁路公司肆意剥夺农民;农业日益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使农民急剧分化。
2.反抗运动:格兰其运动;绿背党运动;平民党运动。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20余年中,美国农村一直骚乱不安,农场荒废,学校关闭,破产农民涌入城市,农村社会问题丛生。)
3.1876年,萨姆纳在耶鲁大学讲授社会学,标志着社会学在美国的诞生。
1892年,斯莫尔建立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创办美国最早的社会学杂志《美国社会学杂志》。 1905年,成立了以沃德为主席的社会学会。世界社会学研究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
1908年,罗斯福成立了农村生活委员会,农村问题专家贝利教授为主任,主持美国农村大规模调查研究,提交了一份包括教育、土地保护、劳动力、技术、妇女负担等内容的调查报告,里程碑。 1915年,查尔斯.葛文宾发表《一个农村社区的社会解剖》。“美国第一件合于科学的、系统的、分析性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1916年,吉勒特出版《农村社会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专业社会学家从社会学学科角度撰写的系统化著作。
1929年,索罗金,齐默尔曼《乡村—城市社会学原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社会学研究萎缩。 二、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1.欧洲
欧洲国家、美国农村社会学者、联合国粮农组织三方合力。
法国:主要探讨法国农村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及农村多样性问题——农村城市化。
孟德斯鸠《农民的终结》
1957年成立“欧洲农村社会学工作者协会”,“欧洲农村社会学会” (还有英国、荷兰、意大利、苏联) 2.亚洲
日本,运用社会结构概念进行村落分析的研究特色。 铃木荣太郎《日本农村社会学原理》;福武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村落类型理论的创立者。 20世纪30-40年代,朝鲜半岛开始农村社会学研究。 3.拉丁美洲,“内殖民主义”;传统依附理论;新依附理论;发展;低度发展理论。 4.国际
成立国际农村社会学联合会;亚洲农村社会学会
第二节 我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
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传入中国。 (一)职业社会学者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1.李景汉,教学并组织农村社会调查。《北京郊外之乡村家庭》《定县农村工业调查》 2.杨开道,撰写教科书《农村社会学》,标志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系统阐述农村的定义、起源、进化、人口、环境、生活、组织等。撰写一系列文章。认为广义的农村社会学应该参与农村改造的实践。
3.吴文藻,研究家族制度发展、中国宗族制度、文化人类学等。把功能学派的方法引入,大力进行社区研究。了解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费孝通,功能主义精神,大量调查,为我国农村社会学本土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做重大贡献。 《江村经济》,社区研究方法;《禄村农田》;《被土地所束缚的中国》;《乡土中国》;《乡土重建》; 言心哲,冯和法,乔启明,杨懋春 (二)乡村建设运动——改良主义
试图通过改良主义拯救农村。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主办的邹平、菏泽乡村实验区;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
1.梁漱溟,中国农村社会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失调、固有礼教衰退及法制礼俗的否定。“兴农业又引发工业之路”。“乡约”组织,推崇北宋吕氏乡约,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成立“一个礼俗情谊化的组织,又是以人生向上为目标的组织”。 开展工作:在实验区建立政教合一的乡农学校;乡村自卫组织;农村合作社。 2.晏阳初,组织“平教会”,开展平民教育工作。被选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认为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在于广大农村人口的愚、贫、弱、私。
开展工作:扫除农村青年文盲;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组织合作社;建立一套医疗保健制度;开展乡村文艺活动;农民公民训练等。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1.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于农村的调查》。
2.陈翰笙,就三大流域组织农村社会调查,研究农村生产关系入手,探索农村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等方面重大问题。《广东的农村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帝国主义与中国农民》。 二、新中国成立后 (一)发展过程
1952年,社会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学科体系被取消。1979年邓小平指出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 1983年,北京农业大学开始选修课。
1986年,华农成立第一个农村社会学专业。
1988年,中国社会学科院成立农村社会学研究室。之后以特定主题为特色的研究中心和课题组纷纷成立。
(二)研究成果
1.农村中的个体、群体与组织研究。
对农村个体的研究集中探讨农民的角色地位 、社会化、个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分析农村社会的内部结构和分化情况,以陆学艺为典型代表。对组织分类、组织现状、关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2.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主要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原因、影响及由劳动力转移产生的相关群体问题进行了研究。 3.乡村建设研究。
从乡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如:家庭联产承包,乡村工业,(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农村自治和基础政权建设;乡村文化反映出农民文化素质、价值观、交往方式等
深层心理结构。 4.农村社会问题研究
农民负担;土地问题;社会保障;治安;公共医疗卫生;贫困;生态问题;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d74187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