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2022-09-23 02:16: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欢迎阅读!
刘禹锡,洞庭,相和,湖光,秋月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宠爱和赞美之情。下面一起来观赏下!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相互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隐不清,犹如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安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一帆风顺犹如未磨拭的

1 3


铜镜。远远远眺洞庭湖山水青翠如墨,好像雪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风光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美丽风光。微波不兴,安静秀美,非常怡人。诗人疾驰想像,以清爽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安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漂亮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非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如同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自不待言。近景奇妙、新颖;远景迷潆、秀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如同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致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安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好像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

2 3


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其次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漫蒙的湖面犹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非常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一帆风顺、安静温顺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那么,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袤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澄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犹如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非常惹人宠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致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此时此刻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非凡的气度和寄予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假设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非常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调的奇思壮采。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c8c0a3cde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