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下青年群体的“佛系”现象

2023-05-08 11:23: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新媒体时代下青年群体的“佛系”现象》,欢迎阅读!
浅析,群体,现象,青年,媒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青年群体的佛系现象

作者:张馨方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1

摘要: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发展延续,近年来,佛系文化互联网上悄然兴起,并集中出现在8090后的青年群体中。本文着重分析佛系文化在新媒体时代流行的原因,并从客观性的角度提出,我们应如何理性對待青年群体的佛系现象。 关键词:佛系”;文化;原因;特征

佛系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作为一种不争不抢、看淡一切、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搭乘互联网的便车在当今社会悄然兴起,并迅速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成为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的一种典型心理特征,这也是亚文化在新时代下的一种延续发展。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作为主要群体的青年人拥有这种心态,显然是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的,理应引起所社会成员的重视。

一、佛系青年在当代社会出现的原因

当今时代之所以出现佛系青年这一群体,与社会环境、青年群体本身以及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等原因都有极大的关系。 (一)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转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与以前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处于当前环境中的青年人,在心态、价值观以及认知方式上也与6070后存在较大的差异。佛系青一改中国人传统思想中的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思想,他们更关注自己的需求,价值观由以公共利益为主转变为以个人利益为主。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佛系文化一经出现,便得到青年群体的认同。

(二)社会压力下的无奈反抗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就业机会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是求职人数依旧大于招聘人数,并且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很多岗位被机器人代替,这将进一步增大青年人的求职压力。此外,我国在社会保障以及未就业补贴方面发展的并不完善,使得步社会的青年群体倍感手足无措。尤其对于多是独生子女的80后青年群体来说,面临着买房、结婚、抚养小孩、赡养父母的巨大压力。过多的负面情绪压抑在心中,通过选择佛系生活方式来消解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 (三)阶层固化引发青年群体的集体焦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我国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阶层固化严重。零家庭背景的青年人进入社会,个人的无力感在社会压力中被无限放大,而佛系文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与青年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找到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一种文化上的共鸣。

(四)互联网的发展为佛系青年群体的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新媒介,加快了佛系文化的传播速度,扩大了其传播范围,通过点赞、转发等方式使佛系一词在短时间内成为一种热门的文化现象,使得该群体在网络中迅速壮大起来,并直接影响到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群体。 (五)从众心理促进了佛系青年群体的形成

通过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传播的信息,一经发布,便会吸引青年人的目光。而诸如文化这种新颖独特的信息,出于好奇心,会迅速抓住青年人的眼球,进而引发群体的跟风现象。青年人的跟风、猎奇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一批假佛系青年,而这一大批,大大促进了佛系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得佛系青年成为现阶段青年亚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代表文化之一。

二、理性看待青年群体的佛系现象

社会接受度来说,作为亚文化的一种,佛系文化虽然与社会主流文化有所背离,但是从实质上来说,它属于一种无公害的文化表现形式。之所以成为亚文化,在笔者看来,它们既没有传统的主流文化的内涵所在,也没有低俗文化的特点,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最终被归到了亚文化的类别之中。佛系青年那种无欲无求、随心所欲的为人处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作或者生活中的某些不正当的竞争关系,有利于构建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佛系青年群体来说,不应该将此种消极避世的思想过于解读,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担负不同的社会责任,生活在当下的青年人,无可避免地要承担赡养老人、抚养小孩等压力,这是这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所以,在释放压力的同时,要理性对待这种文化,不可过多地沉溺其中。

佛系文化的火热传播中,国家应该看到亚文化倒逼主流文化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矛盾。国家应进一步重视起广大青年人的发展诉求,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多加关注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自由的文化交流环境,多方面促进青年人的成长与发展。

三、结束语

佛系文化在中国的火热传播,是众多因素促成的,流行传播的背后反映出当前社会构、青年群体心理以及相应社会保障体系都有问题。这种不争不抢、无欲无求的佛系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然有悖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我们应理性地看待它,过分排斥显然是不可取的。社会要为广大公民建立起一种多元的文化交流环境,使得多种文化形式有序地传播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宋孝德.青年佛系人生的存在主义之殇[J].中国青年研究20181):3-10. [2]曾一果.恶搞:反叛与颠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18.

[3]董扣艳文化现象与青年社会.态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1711):11. [4]江冰.酷青春:80后青年亚文化的生成与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65-78. [5]李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亚文化现象的批判性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79):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bf3f4f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