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三大关键

2023-01-31 03:41: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三大关键》,欢迎阅读!
管理工作,中小学,加强,关键,财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三大关键

作者:林文勇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05

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是教师队伍管理的基础,是教学管理的保障,是学校其他各项管理的连接点。 一、提高预算水平 1. 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预算所涉及的内容日益增多。因此,中小学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预算项目的特点和规律,综合采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定期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在编制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经费支出时,可以采用增量预算法,即以学校上一年度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为基础,根据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然后根据影响预算的因素来确定本年度预算数;在编制专项设备购置和其他专项经费预算支出时,可采用零基预算法,即在编制专项预算时,按照预算年度学校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和相关影响因素,从零开始,测算每一项预算经费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然后从总体上加以协调综合。通过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优化支出结构,改变预算资金有增无减的状况,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同时,应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规划,编制与之相协调的中长期滚动预算,滚动预算一般以2~3 年为宜,每年调整预算时,可对以后几年的预算进行更新、完善,从而使预算成为实施政策的有效工具。 2. 硬化预算约束 强化预算监督

预算倘若执行中不加以控制,对于预算执行的结果也不做评价,这只能是形式上的预算,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所以,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严格控制支出项目,对超预算、无预算的支出应拒绝执行,并及时掌握预算收支情况,定期向校领导和资金使用部门提供预算执行情况说明,确保年度预算的均衡完成。对预算的实施效果,应结合决算,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在收入方面,将实际收入数与预算数进行比较,分析未完成收入的原因,以及各项收入的开发潜力;在支出方面,分析各项支出是否控制在计划内,比较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支出数的差额,重点分析超支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与控制措施。对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相挂钩,对完成工作任务经济指标较好的单位,应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以达到预定的绩效和目标。 二、加强中小学校成本核算

1. 建立成本责任中心,实行分管领导责任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学校将全部工作在校级领导中进行分工,于是我们可以按校级领导的分工建立成本责任中心,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控制、考核,如:分管教学的校长就对教学成本负责,分管招生的校长就对招生成本负责。首先,对各成本责任中心计算成本定额,学校在会计年度前根据过去几年成本费用发生情况、未来年度财务预算情况、学校工作计划、考虑物价因素等确立一个较为准确的预计成本总额,即成本定额。成本定额可以用于成本责任中心责任人对费用发生过程与实际发生总额进行比较,实施有效控制,也可以用于年终总结、考核、评价。其次,各成本责任中心制定成本计划。根据成本定额及工作计划制定成本总额计划,单位成本人均成本,或生均成本等计划,成本费用进度计划,成本费用分配计划等。再次,在费用发生时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会计人员为各成本责任中心设置费用明细账,及时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费用信息。费用的申请、使用、报销都先由分管校长审核,再由主管校长审查,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

2. 办学成本的考核

考核是管理的重要保障,有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常用考核指标有以下几种:成本总额,是某个成本责任中心某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总额。成本总额是最基木的指标,是计算其他指标的依据。与过去年度指标比较可了解费用发展趋势,与定额成本比较可知超支或节约,任务是否完成等。生均成本,是年度成本总额与年度平均学生人数之比。主要用于考核与学生人数密切相关的费用,如:教育教学成本,招生成本等。人均成本,是年度成本总额与年度平均教职工人数之比。主要用于考核与教师人数密切相关的费用,如:教师奖金及津补贴、工会经费、办公经费等。成本节约率,即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总额之差比定额成本。

三、建立健全中小学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其实质是一种出于管理需要而设计管理经济活动融为一体的系统性制约机制。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财政部也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照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已非常必要。要做好这项工作,真正发挥其作用,除了思想上的重视和人员的配备以外,还应突出以下两个关键控制点: 1. 资金收付的内部控制

资金收付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首先,要重视选择合适的人员,各学校安排的会计人员一定要是有责任心、肯学习、肯钻研、热爱会计事业的专业人员。其次,办理现金收支的有关人员应相互制约,做到账、款、物分管;会计、出纳分离;银行印鉴分开保管等。最后,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未经授权的人不得审批;被授权的人只能在权限范围内行事;所有的财务开支不经批准不执行;已批准的不得擅自改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资产增减的内部控制

由于学校的固定资产不必提折旧,又存在重买轻管的思想,所以人们更加重视的是货物购入的时间早迟、能否实用,对事后的验收、领用等环节重视不够,造成购入、验收、付款、领用程序颠倒,大量资产状况不明,增加、减少不及时入账,账实不符等现象。同时,对资产疏于管理,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被盗和毁损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化公为私。因此加强控制,建立以财务部门监督、保管部门管理、使用部门配合共同负责资产的安全、完整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应建立实物资产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保管、领用、盘点、处置、报废等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资产被盗、损坏或挪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a7ac69350e2524de5187ea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