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拓展资料(5篇)

2022-06-06 23:28: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拓展资料(5篇)》,欢迎阅读!
资料,人教,初二,大自然,语文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 16 大自然的语言 拓展资

料( 5 篇)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立”是马上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今后 临。 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 ,表示盛夏和寒冬差不多到了。 春分、秋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通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最热的季节。 处署:“处”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特别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物候与物候学 物候,要紧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

节候的反应。例如,植 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 迁徙等均与节候有紧密关系。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

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中的物候 在古代就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

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我国现代物候学进展的推动者

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物候学的每一成就基本上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组织起统一的、 严格的物候观测网, 是现 代物候学进展的重要标志。早在 1931 年的《论新月令》一文里,竺可桢在总结了我国古代 物候方面的成就后,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在他的推动下,从 1934年起,前中 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便选定了 21 植物 9 动物、几种水文气象现象和差不多全部农作 物,托付各地的农事试验场进行观测, 这是我国最早的有组织的物候观测。 现在保留有 1934 1940 年的 7年记录,由于抗战期间许多地方停测,其中仅有 19341936 年的记录比较完 整。比较正规和连续的观测是从解放后开始的。 1953 年开始冬小麦的物候观测工作,继而 又进行了棉花、 水稻的物候观测。 1957年起把农作物物候的观测工作推向了全国。 1961年, 在竺可桢的指导下, 由中国科学地理研究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 制定了物候观测 方法〔草案〕,确定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木本植物 33 种、草本植物 2种、动物 11 种。 惋惜 19661971 年中,多数单位中断了观测, 直至 1972 年才得以恢复。 近年, 国家气象局 所属的各农业气象试验站也开始了物候观测。 观测资料已陆续出版, 第一期年报的命名和内 容,基本上竺可桢亲自审定过的。

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1963 年出版、 1973 年增订重印的《物候学》

一书, 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他结合我国的实际, 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差不多原 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进展,物候学的差不多定律, 利用物候预告农 时的方法等。 1973 年重印本中增加的“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中他应用唯物 辩证法, 阐释了物候变化的内外因素及其联系; 由于物候变化缘故的复杂性, 他提出应从生 理学 遗传学等方面探究其奥秘。他还认为, 物候工作是群众性的工作,盼望能在农村广泛 开展起来。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他的《中国五千年来气 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一文, 量引用了古物候资料和采纳了物候学分析方法。 日本气候学家 吉野正敏评介该文时,说: “在气候学的历史中,竺可桢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半个世纪

到今天,他所发表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竺可桢在一生中,勇攀高峰,不仅为 祖国争得了荣誉, 也为我国物候学增添了光彩。 他的功绩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是永久值得我们 怀念和学习的。

他一生在气象学、 气候学、地理学

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特别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

谈谈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 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或说明事物的状态、 性质、 能, 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 属于前者, 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 “不 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牢固”的特征。 《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 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晰, 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 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 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写说明文要依照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 选用最正确方法。 采纳什么说明方法, 一方面服从内 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纳某一种说明方法,依旧采纳多种说明方法, 是采纳这种说明方法,依旧那种说明方法,能够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 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 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 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纳什么顺序,要紧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 进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晰。 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 说明 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表达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 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有用性特别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 以千里。如有一篇说明文写道:“一只蜻蜓一昼夜能够吃2 4 0 0只蚊子。 2 4 0 0只蚊子 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体要大许多倍,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个差错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 来据统计,蜻蜓一小时可吃蚊子5 0只到10 0只。一小时吃10 0只,一天2 4小时,所 以要吃2400只了。 者的乘法计确实是无误的, 却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一天24小时之 内一刻不停地吃蚊子。这就闹出了笑话。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 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由于说明的对象 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 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能够联系起来。 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a5b39e9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f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