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优质
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中午妈妈下班回家,给小明和妹妹带回了一些糖果,妈妈叫小明和妹妹分一下,小明分好后,妹妹一看,大哭起来。同学们猜测一下,妹妹为什么会哭? 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聪明。事实的真相是:小明给自己分了8颗糖,只给妹妹了6颗糖,妹妹分的少一些,当然不乐意了。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妹妹停止哭闹吗? 预设:
生1:可以让哥哥给妹妹1颗糖,这样他们都是7颗糖,一样多,妹妹就不会再哭了。 生2:可以把他们的糖合起来再重新平均分,每人7颗糖,一样多,妹妹就不会再哭了。
2.引入新课
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把多的移出来给少的,或者把它们合起来再重新分的方法,得到的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
【设计意图】由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入新课,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简单介绍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平均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情况下都会用到它。比如,期末考试后全班同学的数学平均成绩,一个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等等。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师:这不,我们班环保小队的同学就遇到了一个关于平均数的问题。王乐欣同学今天一来到学校就告诉我,他们环保小队的同学利用周末时间收集很多废旧矿泉水瓶。我就问他,你们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呀?(师边说边在大屏幕上出示例1中师生二人对话的场景) 师:谁能解释一下“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那么,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例1统计图。 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说出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师:你有什么办法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预设:
生:王敏琪给王晨阳2个,王乐欣给张梓芙1个。这样他们每人都收集了13个。(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大屏幕上演示)
师:像这样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求出平均数的方法叫“移多补少法”。 师:除了移多补少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预设:
生:把他们收集的个数加起来再除以4,就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的个数。
小结: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大屏幕出示) (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师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活动3【练习】(三)知识应用(大屏幕出示) 1、教材第92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选择题:2014年小刚家四个季度用水量情况分别如下:16吨、24吨、35吨、21吨,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A、(16+24+35+21)÷4 B、(16+24+35+21)÷12 C、(16+24+35+21)÷365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除以12。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活动4【测试】(四)实践应用(大屏幕出示)
1、一个平均水深100厘米的水池,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他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 2、“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学生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这句话对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探讨问题的出示,是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的再一次巩固和更深的理解,这一问题,学生不是单纯的计算所能解决得了的,学生只有在这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情景中去准确把握“平均数”的意义,真正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5【作业】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2题。
【设计意图】作业是检查学生一节课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要难易适中,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9a9f341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