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用人的满汉之变

2022-04-01 03:06: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朝用人的满汉之变》,欢迎阅读!
清朝,用人,满汉之
清朝用人的满汉之变

-------由太平天国说起

清朝的用官制度向来是重满轻汉。举个例子来说,清朝的六部,也就是兵礼工吏户刑六部中,担任尚书的向来只有满人而没有汉人,在二把手的侍郎中也只有一少部分是汉人。人的官阶一般比汉人高上半阶,在祭祀等重要活动时也是满人站前汉人在后。在而满人几乎垄断所有的特权阶层。八旗兵也要比一般的汉兵待遇高。这个是个满汉用官的大概情况。这跟太平天国有什么联系呢?本文试论述一番。 太平天国自从兴起之后,满族朝廷可以说是一筹莫展。旗兵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战斗力。这个是有背景的。八旗兵的权力几乎可以说是大的离谱。圈地什么的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们囤积了大量的土地,却可以不用缴纳税赋,清廷还会补贴经济更不用说在司法上等等的特权了。到清朝中后期,清廷财政举步维艰,不得已才向旗兵征一定的税。但是后来由于旗兵的反对压力太大又不得以取消。旗兵如此腐败不堪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到了太平天国爆发时期,旗兵根本不堪一击,清廷急坏了。这个时候有个人浓墨重彩的登场了。是谁开启了满清重用汉人的转折?他就是爱新觉罗 肃顺,清末满洲镶蓝旗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 先看一些史料:肃顺最早提出应停止对旗人的供养,相传肃顺鄙视满人,常说咱们旗人混蛋多满人糊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耳!。用人不因民族,唯贤是尚,提拔重用郭嵩焘、尹耕云、王闿运、高心夔、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汉族人才,平时与座客谈论,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识量。”于是当面对着太平天国时,肃顺果断重用了曾国藩等一批人。胡林翼在湖北措注尽善,未可挪动,不如用曾国藩督两江,则上下游俱得人矣。肃顺此人清史稿上说其胆识眼见远胜于其他满人,满人无出其右者。由于他的铁腕治理,让清朝中期官场风格为之一变。而曾国藩,左宗棠等汉人地主阶级的重用为清朝后来的用人政策埋下了伏笔。曾国藩组成的湘军以血缘和地缘作为纽带,几乎可以说顶起了清朝的中期,所谓的咸丰中兴就是如此这回事。与其说是曾国藩拯救了清朝,还不如说是肃顺拯救了清朝。肃顺在朝中多次为曾国藩保护,而且由于曾国藩才让李鸿章能够在对方上有充分发挥。在曾国藩日记里有两次提到肃顺,是在肃顺被杀消息被他知道时,他表示了震惊和极大的惋惜,还有一丝的忐忑。 不过肃顺被杀后,继位的奕等人依然沿用了肃顺的用汉人的制度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依然是朝廷所倚重的人才(肃顺死时太平天国还没有完全被镇压) 此时结合前面说,曾国藩的官位最后是什么呢?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李鸿章后来是兵部尚书,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皆为一品大员。(据梁启超《李鸿章传》中说,李鸿章几乎为清朝后期唯一挑大梁之人,举国除李鸿章几无人矣)后人有一个数据统计,就是清朝前后各省总督和巡抚满清人数的对比,大概后期的比例是前期的三倍。

这个是清朝满汉官员的大概比例的流变过程。到这里好像没有太平天国什么事,好像只是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其实太平天国与清朝的官员满汉的比例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洪秀全自幼聪明过人,但是连续的考试失利让他失去了信心。这才让他去信奉拜上帝教。当时美国人一个正统的基督教徒曾经见过洪秀全,当时洪秀全要求成为基督徒,但是这个美国人认为他的基督徒的素质还不够就拒绝了。而遍览洪秀全的言论,其中心思想与基督教其实没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洪秀全不过是打着这个上帝教的旗号来发泄对于清朝的仇恨。清朝为了解决财政问题经常卖官赚钱,而且已经被历朝皇帝默认了,可以想象这种官能干嘛。在清朝后期科举舞弊成风,有著名的戊午科场案就发生在咸丰年间。洪秀全是不是因为这种原因没考上没有办法证明,但是肯定的是洪秀全非常气愤的将会把怒火自然的发泄至清廷头上而要大搞一番起义。洪秀全还把孔子什么的一起拉下水,虽然是偏激之举,但是可以看出他对于科举的痛恨。清朝科举之所以腐败是因为满族官员的大量参入,他们为财是要,贪污


成性,根本不为国家人才着想,动辄搞出文字狱让汉人深受其害。洪秀全作为受害人之一能不愤恨满官吗?当时太平军之所以被称为发军,就是因为他们拒绝薙发,他们不愿和满人一样。太平天国的纲要《天朝田亩制度,对于政治制度这一项说:实行乡官制度。在太平军的区域内摧毁了各级地方封建政权,建立起农民的革命政权。凡县一级以上的负责人,一般都由革命军将领担任。地方乡官由贫苦农民担任。还规定,地方官吏由人民选举,"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乡官如有贫污不法的,人民可以检举揭发,随时革退。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为什么这个举措促进了革命?因为人们对于清朝的吏治早有不满,汉人几乎没有出头之日,满人腐败的吏治让人们早就牢骚满腹,个举措正是迎合了人们的需求,才让太平天国前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太平天国在后期的失败其实也是败在吏治上(虽然和满汉之争无关,但是天京事变是对于吏治的大的反应)

太平天国一爆发,清朝摇摇欲坠的统治更加风雨飘摇。各种统治的问题暴露就有了肃顺曾国藩李鸿章的一幕幕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太平天国,清朝人永远都沉浸在满族高贵的梦里,也就不会重用汉人。其实清朝统治者使用汉人一方面是由于肃顺等人的大力提拔,一方面也由于太平天国的压力。这个就是太平天国的另一个方面影响。压力有多大呢?清朝当时几无可用之兵。作为主力的绿营兵随着太平日久,绿营内部也开始出现松弛腐化的现象,了乾隆帝阅兵时,所见已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清史稿》。到了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军之时,绿营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上阵一触即溃 。这个就是当时的一个缩影。咸丰帝此时才极不情愿的用地方团练的实力,而且渐渐的尾大不掉,越来越依仗地主实力,才让曾国藩等地主阶层渐成为清朝主力军。军事而影响政治满汉的官员比例才逐渐扭转。

满汉官员的比例真的那么重要吗?可能乍一看是没有什么,但是细细一看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其实正是汉人和满人官员微妙的关系中进行的。洋务运动的几个人,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都是由于太平天国而发家成为掌权者的汉人,是肃顺重用汉人制度的继承者,冯桂芬郭嵩焘郑观应等等都是湘军淮军中的重要幕僚。是他们主导了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而由此以后汉人渐渐更据上流。袁世凯等人在掌握了淮军之后进一步的在军事上使得清廷加以倚重,而且随时等想着举而代之。虽然从袁世凯等人发迹的过程看是各种巴结奉承慈禧太后载沣等人而来,但是虽然当时慈禧太后名为掌权者,其实大清国的具体事宜已经不是她能控制的了,只能放手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去办,这样袁世凯和李鸿章等等汉人地主阶层才在近代中国成为了风云人物——试问清朝后期的满人又何在?当然这个不是为了民族歧视,确实在那时满族已无大将之才,仰赖汉人是历史的趋势。而太平天国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太平天国击碎大清的美梦,唤起了一批杰出人才,这好像是历史的巧合,但又不是巧合,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满汉矛盾和各种各样的矛盾早就已经不停的在积蓄。而民族问题自从清朝建立以来就一直存在清朝。对于汉人的打压不但影响了先进思想的传播,且使得本身就靠汉人治国的大清帝国显得根基不稳,终于在太平天国爆发了出来。抛开反帝反封建的先进性质不谈,太平天国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民族的斗争,而最后还是靠汉人压倒了汉人,不得不说这个很讽刺也体现了清王朝的愚昧。 太平天国是个伟大的起义,不仅仅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的那些原因,更是因为太平天国给了无数英才展现的舞台。而这些英才最终打破了满汉的桎梏,为了国家的命运而奋斗,虽然历史已经无法重写,但是若是清朝一开始就满汉兼用,或许就不会落得近代的羞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95d8351a8956bec0975e3b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