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书的读后感

2022-12-21 02:09: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历史书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史书,关于
关于历史书的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中国大历史,其实早在三年前,父亲就推荐我阅读这本书,但因当时我的历史知识还比较匮乏,看问题也比较浅显,于是一直拖到现在.

《中国大历史》的作者黄仁宇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之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中国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它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他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实在需要很强的取舍功夫.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历史之所以为历史的理由在于,黄仁宇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历程,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他是以一种全新的手法,从长远的社会经济财政、社会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环境等多种视角来观察中国历史的脉动.历史的图景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历朝历代的大政治,大财政,文化,军事,大法令,而这些都是我们历朝历代兴衰的根本所在.在著作的意图上,作者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

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又前后连贯的纲领.文字,他还加了很多与欧美历史的比较,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状态描述,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因此,们不必要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要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在其中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中国大历史》从小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查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经济组织的冲突,以及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分合.它不以一种民族狭隘的心理去看待中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而是将中国的历史放在一个庞大的历史背景下来探讨,或者放在西方观点下来评价.黄仁宇一直在西方研究中国历史,因此它能更用接近西方的方式和观点来思考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也许就是这本书不同于传统历史书籍的原因所在.

历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历史转向的背后,都是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历史是需要客观评价的,这点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尤难做到,因为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添加自己的主观成分,但是当你读了这篇书以后你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生动,形象,破了以往教科书式的罗列,历史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今日的现实有着很好的借鉴意.相对于今,当代的许多重要事件,在宏观历史来看都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将视野拉开,许多历史上经历

之事在今日仍然存在或发生.尤其是中国人的政治、官僚体然依然存在,读古验今、令人惊诧.

《中国大历史》成功之处是黄仁宇把专业的历史知识写成了趣味读物,却又蕴含历史重感与深刻的历史反思.特别是书中对当今社会的预言的兑现让我们佩服不已.由此也实现了历史的最根本目的:以史鉴今.《中国大历史对我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另外一方面,王朝的盛衰,如同人生的轮回,如果把自己置身于人生大历史中来看,最大的收获便是领悟在历史


的洪流中,每个人的生命极为渺小,因此对于生活中的许多纷扰,片刻的痛苦与偶尔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也许我们可以以一种更加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笑看人生.

关于历史书的读后感2

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这就像那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回顾历史 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正是这种精神,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 汩罗江上的一圈涟漪,让我不得不想到屈原,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楚辞《离骚》洗去了历史的铅华,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豪情壮语成为后人追求理想的动力,铮铮铁骨的他被后人所景仰.

正是这些在漫漫岁月里历史堆叠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国拥有了如此深远的文化.漫长的文化历史,太多太多的奇迹被中国所创造,甚至成为绝响我们文明的精髓,我们人民的劳动成果,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毁去,我们的万园之园就这样随风而去,中国文明犹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读历史书的读后感读历史书的读后感.沧海桑田,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历史选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千载兴衰风雨,,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历史选择了你,我的中国,永远的中国.

关于历史书的读后感3

在读完了《品三国》之后,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三国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段历史当中的那些主要人物?

在《品三国》的开场白《大江东去》中易中天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实际上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三面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所谓历史形象就是正史上记载的形象.历史形象不代表历史真相”.每一段历史有它的真相,但要弄清楚却相当困难,因为历史离我们太遥远了.

文学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例如《三国演义》.

还有一种是老百姓主张的形象,我们称为民间形象”.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也许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也会有不同的民间形象.例如一部历史剧拍出来以后,对于扮演某个历史人物的演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那个演员扮演得非常好,有的人却说扮演得一点也不.那你又凭什么判定呢?你知道真正的历史人物是什么样子吗?

在我看来,一个人判断一个演员扮演的历史人物的好坏,在于他平时对那个历史人物的了解,他了解那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气质,再结合演员的相貌来断定他像不像是具有那种性格和气质的人.但是我坚持人不可貌相这个原则,因此我不大爱评价历史剧中的人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90d2758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