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案第四单元《爱莲说》部编版教材

2022-03-25 04:05:3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案第四单元《爱莲说》部编版教材》,欢迎阅读!
爱莲说,下册,名师,教案,单元
《爱莲说》教学设计

一、教材定位:

《爱莲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短文两篇》里的第二篇课文。前几课分别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和《陋室铭》。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要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树立人生标杆,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这篇文章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文章通过对莲高贵品格的描写,扬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讽刺了追名逐利的世俗之徒,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学习这篇文章主要要求学生把握“莲”的形象,理解莲的品质,掌握以花喻人、衬托等手法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利用注释、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的能力,自主思考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较难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联想、想象的能力,所以在分析“莲”的外形所对应的“君子”的品格时,可以通过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做出较为合理的推断。但是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影响,他们在把握作者对菊、对牡丹的态度时会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适时地引导。 三、教学设想:

1.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唯“言”独尊,着眼于应试的教师们把“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作为教学目标,唯恐学生遗漏一词半句,于是一篇篇语句优美,意蕴丰富的文言文便被肢解成碎片,对“文”的鉴赏品析轻描淡写,如蜻蜓点水。而如今不少人又披着新课改的外衣,扛着人文大旗”,开始大声呼唤“文”的价值,但是矫枉过正,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文言文的课堂俨然成了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的品德课,基础字词句的积累又被忽略了。文言文教学能总在“文”与“言”的两难中乱冲乱撞,在这两端间必须找出一个科学合理的“黄金分割点”,只有“文”“言”和谐统一了,文言文教学才能走出低效之轮回,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古文化遗产带来的乐趣。基于上述思想,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先请学生就“爱莲说”这个标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然后通过这些问题的引领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并翻译解读。这样“以文悟言”就把“文”和“言”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解决了二者割裂的问题,也解决了侧重一方偏废另一方的问题。

2.我校施行学案教学已经多年,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有效引导学生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非常有价值。所以,我将认识生字、作家简介、文体知识、译读课文等较为简单的问题都通过学案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请他们在课前预习时自主完成。“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3.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能加深理解,同时唤起情感。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五次诵读,分别为学生个别读、教师范读、小组读和两次全班齐读,五次诵读的任务各不相同,并且有梯度,层层递进。从读准字音、断句的浅显要求,到读出情感读出体悟的较高要求中,学生的认识也上了一个台阶。 4.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当下这种学习模式比较“流行”或是因为这种模式会使人感到课堂学习氛围浓烈,就盲目地、多次地组织无效讨论。合作学习一定要建立在有需要的基础上,当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所以,本课将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安排在分析莲花的品质这个较有难度的问题中,以求达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四、教学目标:

参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以上教学理念,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1.积累掌握重要的文言词汇,如可、蕃、之、濯、蔓、枝、远、鲜等。 2.了解作者周敦颐。

3.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能力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理解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主旨。

3.掌握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德育目标: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感受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努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分析莲的形象,理解君子之德。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作者对莲、菊、牡丹的态度,感受正衬、反衬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学案教学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青莲居士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引出,请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写莲 的诗句。

设计目的:调动并拓展学生的诗词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题:解读题目,重点了解“说”这种文体,并请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 设计目的:检查课前预习,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为之后的学习预热。 (三)初读课文,掌握正确的字音和断句。(此环节包括学生个别读,教师配乐范读,全班配乐齐读)

设计目的:检查学案预习,正音并规范断句,同时用音乐创设氛围,尝试模仿教师的语气读出感情。

(四)再读课文,译读文本: 1.通过解答学生之前的提问:“周敦颐爱莲,其他人爱什么花?”翻译并解读第一段前3句。

设计目的:通过对“文”的问题设置,解决“言”的教学重点。并请翻译的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提示学习要点,进一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2通过解答学生之前的提问:“周敦颐为什么爱莲?莲有什么可爱之处?”翻译并解读第一段第4句。

设计目的:通过对“文”的问题设置,解决“言”的教学重点。并请翻译的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提示学习要点,进一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3.把握第一段第4句话的情感,以组为单位请学生朗读。


设计目的:进一步体味作者喜爱莲赞美莲的情感。 (五)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小组合作探究莲与君子的共通之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君子之志”

设计目的:此环节是把握文章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关键所在,有一定的难度,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集体的智慧解读。 2从成就和品德两方面介绍作者周敦颐,补充周敦颐凌然正气的小故事以及陈宪章的诗《茂叔爱莲》

设计目的:简单了解作者的杰出贡献,重点了解作者令人敬重的人格魅力,从而进一步体会“君子之风”

3.通过分析菊与牡丹的特点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进而译读第二段,并掌握本文以花喻人和正衬反衬的写作手法。

设计目的:仍然使用对“文”提问的方式,解决“言”教学重点,进而准确把握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六)小结并再次配乐齐读课文:

作者不愿做___________的人,也不愿做_____________的人,他要做_____________的人。 设计目的:此环节的设置重申作者的人生理想,明确人生方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高水平地诵读,在读中感受作者洁身自好、傲然独立的的人生追求。 (七)布置作业:

小练笔:以“爱________说”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设计目的:复习巩固本文学到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拓宽学生的思维,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九、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目的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中学文言文教学要实现传承民族文化观照生命未来的价值取向,就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妥善处理 “文”“言”关系,既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也不能简单机械地将它们理解为“文”+“言”,而是要在“文”“言”相生相融中实现当下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所以本教学设计大胆突破,探索“以文悟言”的教学思路,即以文言文所蕴涵的文化来反照领悟“言”,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本教学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做引领者”的新课标理念。从学案设计到课堂教学整个环节均以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主,教师绝不越俎代庖,只在关键之处适时引导点拨,三维目标完成顺利。

第三,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新课标注重学生的 情感体验,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要达到这个目标,朗读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学设计中期待让学生通过多形式,如个别读、集体读、教师范读等,使学生读得有味,读得有神,读中有悟。而且我将朗读划分了层次和梯度,五次的朗读各有不同的作用,每一次的朗读都力图解决不同的问题,层层提高,从而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

第四,巧抓时机,适时渗透作家介绍。一堂好课,每个环节都应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每一个环节并没有固定的位置,只要科学合理,配合我的教学节奏,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它是可以创造新的富于变化的。本文对作者周敦颐的介绍,关系到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所以不放在上课伊始,而放在分析君子之德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环节设计紧凑,由浅入深,过度衔接顺畅自然。各环节给学生设计了合理的台阶,难易有别,梯度明显,符合认知规律。

以上是本人对《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反思,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9092bc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0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