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古诗专题复习

2022-12-16 20:19: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古诗专题复习》,欢迎阅读!
古诗,复习,语文,年级,专题


年级语文古诗专题复习

命题人:胡中刚 2019.6.3



一、《游山西村》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当山和水不断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正疑惑无路可行,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吹箫击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后,如果允许大家在晚上闲逛,那么我将拄着拐杖,不定时地会在夜晚敲响农家朋友的柴门。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2、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1)村民的热情好客 (2)优美的景色 (3)淳朴的风土人情

3、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从“丰年留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全诗表现热烈或和谐的气氛。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环水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困境中蕴涵着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1艺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

2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 3)寓意:它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揭



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困境中蕴涵着希望)

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6、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答:是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民情风俗。 7、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表达作者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心仪纯朴善良农民的思想感情。

二、《次北固山下》赏析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1、理解“潮北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船上人的

视野也因之开阔,写出了恢弘阔大的意境。“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正”字兼包“顺”和“和”的内容,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了。 2、从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艺术手法,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入”字使

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和“入”字妙在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时序交替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3、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

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情。

三、《雁门太守行》译文与赏析

1、译文: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君王的恩遇,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2、理解:“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都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的守军。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

1




人眼目。 3.4句。在肃杀的秋季里,战斗的号角响彻天空,胭脂般的鲜血凝结在大地上,将夜幕下的大地染成了紫色。诗人从听觉和视觉角度,侧面描绘出激烈的战争场面,给人以悲壮之感。



5.6句是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二字含义极力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即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7.8句借用燕昭王重金求士的典故,表达甘愿为国捐躯以报答君王知遇之恩的豪情壮志。(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3、问题设计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2)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表现手法:①(首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暗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②善于用典。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照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达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内容: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勾勒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文和赏析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舟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树前头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1、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运用比喻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振作精神。 2“沉舟侧畔……万木春”两句赏析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光明就在前头。(诗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积极乐观”,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3、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怀旧空吟……翻似烂柯人”



运用了用典、怀古伤今的表现手法。诗人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追惜古人,怀念旧友,抒发了世



事沧桑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伤感之情。 本诗采用即景抒怀的写法,显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仁官升沉的豁达胸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

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五、《过零丁洋》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熟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兵力单薄,战争频繁,匆匆度过四年光景。总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国势如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飘泊无根的水面浮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当时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用双关手法,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一问一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由残酷现实到人生理想,表明自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宁死不屈,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主题: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①整首诗格调沉郁悲壮,正气浩然,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伟大复兴而奋争。②颔联运用比喻和对仗,颈联运用双关,尾联直抒胸臆。

【问题设计

1“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上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诗人中颔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的艰辛危苦。

3、诗中颈联,诗人巧用双关手法,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点赏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8a2dd4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