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难得糊涂》《精疲力尽》《强弩之末》《夜不闭户》等成语故事合集》,欢迎阅读!
难得糊涂的成语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画家郑板桥中了进士,做了山东范县县令。寡妇朱月姣告状说魏善人欺侮她,魏善人说她借了银子想赖帐。郑板桥马上明白其中原委,就装糊涂判魏善人赢,迫使他赔偿她二十两银子,从此郑板桥就有“难得糊涂官”的美称。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难得糊涂 成语拼音:nán dé hú tú
成语解释: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典故出处: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郑板桥曰:‘难得糊涂’。” 成语例句: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精疲力尽的成语故事
宋高宗时宰相李纲对国家赤胆忠心,一贯主张抗金,反对抗金割地求和,当了70天的宰相就被贬,在金兵围困时,他亲自指挥作战。他的《病牛》诗感慨自己:“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精疲力尽 成语拼音:jīng pí lì jìn
成语解释: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典故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成语例句:瞿秋白《饿乡纪程》:“走得精疲力尽,想找一辆马车,也找不着。”
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
韩安国,汉初人,汉武帝时任大臣。有一次,北方的匈奴派人来汉朝要求和好,武帝就和大臣们商议对策。有一个名叫王恢的人,认为匈奴反复无常,建议武帝发兵,把它彻底征服。韩安国极力反对,说道:“人家派人来同我们和好,我们反而进攻,这是不合情理的。况且,千里远征,路途跋涉,战线拉得很长,人马拖得很累,正如强弩之末,已势衰力竭,就连极薄的细绢,也穿不过去。我们出兵,未必能获胜!”大臣们都认为韩安国说得有理,汉武帝也表示同意,于是接受了匈奴的求和,建立了和睦关系。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强弩之末 成语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
成语解释: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
典故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成语例句:至于军阀,那是强弩之末了。(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夜不闭户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7213a62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