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论文—新农村篇

2022-07-09 02:08: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论文—新农村篇》,欢迎阅读!
富裕,社会主义,共同,农村,论文
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论文新农村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30年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一、调查数据 概况:

在农村经济工作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乡农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4.2万亩小麦喜获丰收,新扩种水稻3000亩,秧苗长势良好,以高庄村为中心,开发绿色稻米1.5万亩。植树4.5万株,完善农田林网1.5万亩。切实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止目前,已输出劳动力1.2万人次,主要从事选铁、劈铁行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一)农民对国家政策的了解 (二)、农民的生活状况

68%的农民年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农产品种植。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少量的油盐、肉制品,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100元以下。大部分农民用水是靠井水和挑水。(三)、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状况

82%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仅是小学,为数不少的农民甚至不识字。例不足2%

(四)、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45%以上的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子女的教育,其中教育费用是最主要的问题。绝大多 数的农民希望政府能为他们提供更优质便宜的医疗服务,对农产品实行价格保护以及对考上大学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学费减免。并希望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五)、龙王庄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新家村大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截止目前为止,发展早春优质枇杷新家村党支部、村委会把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大事摆上工作的重要日程。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特点,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枇杷。为了保证枇杷栽种质量,做好销售服务,村上做到肥料、农药、销售、技术四统一。规定只能用农家肥和有机复合肥;不用高效农药和国家禁止农药,只能用无公害农药;村上建立了枇杷公司,由全村术服务合同,并聘请了该所7名专家和技术员,长住村上,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到目前为止,新家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枇杷,全村共发展优质枇5000余亩。今年已有80%左右开始挂果。预计产值可达曹楼村在村党委书记村长的带领下发展生姜基地,现已初具规模。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及建设意义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文明建设。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57%的农民是用柴草做饭。58%40%的家庭有两个孩子在上学。 5000余亩,去年产值达480户种植户组成,产品一出来就由公司统一组织收购;该村与四川省立体农业研究所长期签订了技300800万元。 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节约型社会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 70%的农民子女在初中结束后辍学,上大学的比120余万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统筹城乡就业,新农村的范畴。即以上的农民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 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 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和金融对农村的支持不足。国家财政要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倾斜,这对于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2、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体制包括许多内容,当前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要逐步建立城乡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应当通过加快完善市场体制来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便利、更公平的就业机会。

3、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农村发展的滞后还突出地反映在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事业方面。国家今后应该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4、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社会全面进步。

5、要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6、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新型的农民,良好的社会风貌,完善的村民自治机制。要通过培育和造就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7、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8、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八、综合分析总结

经过7天的实地调查,我们深入农村最偏远贫困的地区,为边远的农民带去了相关的农业技术资料,带去了不少他们还不了解的国家政策以及其他乡村的致富经验,也为那些地方的孩子带去了文具衣物以及文化知识。与此同时,我们对新农村在边远山区的建设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在领队老师的组织下,我们走村蹿户,与乡亲们亲切的攀谈,做问卷调查,认真的听取乡亲们的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及意见。随后,我们认真的整理收集的资料,分析调查的成果,得出以下一些结论: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资金和人才。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资金,农村的经济要发展,缺少了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技术保障是不行的。人才,任何项目的建设离不开的便是人才。新农村的建设的关键因素还在于缺乏人才,缺乏优秀高素质的劳动力。2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大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这种愿望比之于城市市民更加的强烈。但是大多数的家庭甚至无法承受高中教育的负担更无从说起大学高额的学费。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只有搞好了教育,打好了基础,经济才能发展。

"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








3、农村教育滞后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资源稀缺。有的乡村小学,任课老师只有四五个,其中还有的是带课老师,受教育水平相当低。在教育设施方面,无从谈起什么高技术的教育手段,就是连最基本的粉笔都不能保障。这样的教育条件,严重的制约了乡村的教育发展。

4、农民对致富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农民都渴望生活富裕,但是地处偏僻的山村的农民有着太多的阻碍他们致富的因素。(1)交通闭塞。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村里建设起来的基地产品无法外运。(2信息阻塞。没有良好的的信息来源,导致农产品的滞销,无法实现利润。(3)人才缺乏。没有人才和技术,作物得不到良好的的管理,导致作物的不良生长,果实不够优良。

5信息的落后。大多数的乡村信息是相当落后的,有的农民甚至不知道有建设新农村这回事。没有即时良好的信息来源,导致农民农产品的滞销。另外,其他地区的致富经验信息农民也无法得知。

以上结论仅是个人分析,并不完全完整,也有可能存在不少的疏漏和错误

共同富裕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源头之一。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公平与公正,而共同富裕是公平与公正的最核心内容。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多少年多少代的梦想,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追求的最终目标,邓小平把共同富裕做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共同富裕的理念,又赋予共同富裕更丰富的内涵: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邓小平不止一次地指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表明,他所倡导的共同富裕,其领域既包括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也涵盖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丰富性。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邓小平讲,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这段经典论述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7033b1d227916888486d7d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