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传统]海峡两岸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欢迎阅读!
海峡两岸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由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北京、上海、台湾以及福建等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就两岸视域下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会议主题,以及两岸共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容、层面、类型及特征,文化传统在两岸人民的价值生活中的作用及发展,中华文化传统在海峡两岸的传承发展、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三个分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发表了诸多卓见。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在海峡两岸共有的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涵义方面,与会者认为,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正如刘登翰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中指出的那样:传统文化指向是历代传承下来的形而下层面的文化的诸种具体事象、项目、形式或概称为文化物种,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指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形而上层面的核心精神价值的接受和弘扬,主要指的是文化所凝聚和映衬的精神层面。
论坛与会者对海峡两岸传统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曾永义在《两岸戏曲在今日因应之道》认为,中国戏曲之美质有四端,一是虚拟象征程式之写意表演艺术原理;二是戏曲语言富于音乐旋律,咬字吐音之口法宜应讲究;三是歌舞性、节奏性、夸张性、疏离且投入l生;四是具有意义但可修正变异的质性。李豫闽在《从闽台民间美术的传衍看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互动》指出,明清时期福建漳州、泉帅f移民台湾,将福建民间美术传播至台湾,尤其是清代乾隆年间大量优秀闽籍工匠移居台湾,更将传统民间美术的生产方式和习俗引入台湾,进而阐述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王耀华、郭小利的《海峡两岸传统艺术的三维特征》分析了海峡两岸传统艺术所具有的中和之美的美学观,写意为主、写意中的写实的创作方式,线的形态特点等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林仁川《台湾地域文化与大陆主体文化的渊源关系及其特征》,分析了台湾地域文化与大陆主体文化的关系,认为闽文化是台湾地域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台湾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富有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海洋性格,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多元特征,反抗外国侵略、注重民族气节的爱国情操等。台湾淡江大学副校长高柏园教授的文章《中国文化的悠久性与和平性》,从全球化与世界和平的背景出发,论述了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理论基础、即器明道的礼教社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董忠司《多元文化接触下的区域内词语互借》一文,以台湾原住民族语、闽南语、客家话、普通话等多元多语接触中语言输出力量的多少轻重、借用模式、互借的语言影响力诸方面,对台湾诸语言互动中借词问题进行了阐述。张屏生、吕茗芬的《台湾高屏地区客家语的语言文化现象》通过饮食文化、生活习俗中的语言例子阐述分析了闽南、客家族群长期接触下形成的词汇渗透现象。刘小新《传统思想资源与当代台湾知识界的悦纳异己论述》,在台湾知识界悦纳异己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探讨其从悲情意识到怨恨情结,从怨恨现代性到大和解,从和解到悦纳异己之内在精神脉络。朱立立《白先勇(纽约客)系列小说中的认同问题探析》,探讨了白先勇《纽约客》系列小说中的华人认同问题。黄乃江的《台派诗钟谈论》指出台湾诗钟所显示的某些不同于闽派、粤派、京派诗钟的发展特征,探讨了它为中华传统诗钟艺术所作出的贡献。董致麟《海洋文化对台湾社会的塑造》文,从海洋事业、贸易观点、宗教观点三方面阐述了台湾海洋文化的特性。台湾师范大学吕锤宽的《从非遗观点论闽台的传统文
化以福建南音为核心之考察》,通过实地考察,逐一展现了民俗信仰仪式中的南管、艺文生活中的南管音乐、南管音乐的传承与推广现状,进而展望了传统艺文的发展趋势。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研究员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共同的遗产》认为,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首先是祖先传下来的丰厚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共享共荣;其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的共同责任,要肝胆相照;再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下状态是共同的,两岸应该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帮助。
大传统、小传统及其互动
论坛上,与会者对海峡两岸文化传统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厦门大学朱双一的《海峡两岸共同抵御外敌的优良传统》,阐述了中华传统中的大传统、小传统和新传统,在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构中,要注意大传统和小传统的辩证关系,要赋予新传统应有的位置,并重点阐述了海峡两岸共同抵御外敌的传统。傅谨《剧种与族群:目据时期台湾歌仔戏的文化身份》一文通过台湾戏剧各剧种在目剧时期迥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尤其是此时期歌仔戏的发展,生动地论述了在外族入侵时,戏剧以及与戏剧相关的仪式与表演活动,往往成为民族保存自己文化传统与维护其文化特征的有效手段。陈舒劫《认同的播散与塑形:清代的闽台儒学关系》通过朱子学的经典化与台湾儒学制度化的再启、台湾书院对福建书院的追慕与承继、建筑碑文与秘密会社等三方面,探讨清代的闽台儒学关系。王耀华《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儒、道、佛三个角度分析和的内涵和本质,将其上升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之一,认为和为贵、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当今时代更要充分发扬这一优良文化传统。林宛婷《和与现代公共关系》文,从中国和谐观来检视前人的沟通行动理论,找寻中国人普遍受和谐观念影响的心智模式,最后以一个观者的角度,分析和谐于今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当代存续
对于哪些文化传统在两岸人民的现实生活中还起着重要作用;应当如何赋予它们以时代特征;两岸如何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共同续写中华文化发展新篇章等问题,与会者怀着巨大的热情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张帆《传统与时代精神》一文认为,在谈论时代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时,要意识到传统在时代文化之中的位置,一个时代文化不是完整的复制传统,而是深刻地改造、发展和开拓传统。吸收传统之中的创新精神,才是最好的继承传统。台湾世新大学王晓波的《重建中华文化价值的主体性》,针对当前中国人对生活现状的抱怨以及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迷恋,指出中国必须重建中华文化价值的主体性,发扬中国文化道德价值济弱扶倾的精神,追求和平、共利、共乐的人类普世价值。厦门大学陈支平的《闽台文化的当代意义》,认为闽台区域是一种辐射型的区域文化,两岸在政治方面的合作与统一,基于两岸的血缘纽带与文化背景。台湾政治大学彭立中的《发扬时代新意的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文化有一些需要历久弥新、有一些需要革故鼎新、有一些需要创赋新义这三个思考路径出发,审视了部分文化传统。福建师范大学林国平的《闽台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价值》,指出我们要站在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闽台民间信仰,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赋予新的文化意义。郑长铃《非遗三世小议》通过题解、望文层面的认知问题、深意层面的认知问题、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问题的思考,从四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殷童娟的《从两岸文资法制议题谈文化教育之重要》,从两岸文化法制中,《文物保护法》与《文化资产保存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6aacdda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