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的群文阅读教学实例探讨 》,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单元整合的群文阅读教学实例探讨
作者:任国财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12期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以“细”字为核心,处处讲究“穷抠细掰”,在课堂教学中大搞“阵地战”“拉锯战”;与此同时,教师也在有意无意间按照“师本位”的思维组织教学工作,学生们常常只能被动接受、记忆。这种课堂模式不但完全违背了新课程纲要中的有关要求,更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教学质量的提升难上加难。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挖掘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务必要结合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在课堂中推行基于单元整合的群文阅读教学,真正做到发动学生、鼓舞学生、培养学生、信赖学生、发展学生。 一、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的整合模式
所谓“单元整合”,即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突破课时的限制,以单元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并结合群文阅读的具体手段,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即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吸收更多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质的提高。按照权威理论来看,高中生应当具备的语文素养大体包含以下方面:语言素材的组织与应用、思想理念的延伸与升华、艺术品鉴与文学创作以及文明继承和弘扬。群文阅读在本质上是延伸阅读的改良模式,对学生文字阅读的速率有着更高要求,同时倡导对学生针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的结构梳理与共性整合能力的强化。
结合最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实施标准,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进一步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塑造纳入到核心教学目标中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转变过去“自己讲、学生听”“学生背,自己查”的传统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从“让我学”向“我要学”再向“我会学”的蜕化,重视提点教学和互动教学所具有的巨大促进作用,并帮助学生掌握利用探究活动来形成崭新个性思维的能力体系。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需更多地承认并利用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因素,引导学生基于个人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二、将单元作为基本教学单位开展群文阅读
第一,基于课文体裁共性建立群文阅读体系。根据文章体裁之不同而划分不同的单元,这本就是教材编纂者的一种思路。高中语文教师在执行这一教学时要牢牢把握同一体裁的文本特点,设置符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理解层级的主题开展单元整合教学,以期完成对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例如对于必修(二)第一单元的教学。该单元的文章均为散文,共收录有《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囚绿记》这三篇课文。针对这一单元,教师可按照下面步骤开展主题性群文教學:首先,组织学生快速通读这三篇散文,并让学生标注出其中令自己欣赏的词句,如果有涉及到修辞的部分也要做出相应的批注;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试着去概括三篇文章所刻画的景象以及所蕴涵的情怀;再之后引导并协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三篇文章结构和情感内涵的思维导图,尝试分析三篇作品在这两方面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教师统一听取各小组的讨论成果汇报,总结三篇散文在描写景物和体现散文独特之美方面所具有的成功之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试着仿写一篇状景散文,并选择质量上乘者整理为一部“班级文集”。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的自由感和表现欲都能得到极大的增强和利用,相关的讨论成果也必然极富想象力、创造性和见解性。有的学生选择仿写《荷塘月色》,写出了自己夜晚复习的间隙眺望窗外,看到月光下树影婆娑的静谧之景;有的学生仿写《故都的秋》,将校园的秋色布于纸上,刻画出了伴随自己成长的玉梧黄叶、碧枫丹容;还有的学生仿写的是《囚绿记》,围绕小区、校园或常去的一处公园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盎然之绿,读来别有韵味。 第二,基于题材共性建立群文阅读体系。主题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同样或类似的主题在文章中的表达虽然各具个性化因素,但在宏观表达上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这里笔者以必修(二)中的第三单元作为解析例子。这一单元的课文均为古文,且都是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人文情怀为主要内容的,共收录有《兰亭集序》《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三篇课文。高中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可按照如下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式群文阅读:首先,引导学生概括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之风格;而后,让学生试着讨论一下这些文章所分别蕴藏的深刻哲理;再之后,教师要试着让学生思考,当我们站在现代的角度去领略这些自然风光的时候,当我们结合自己个人的真实经历和认知去思考这些景象带给内心的冲击时,大家的心底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慨?对于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又会产生怎样的思考?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根据其中的某一篇文章仿写一部小续作,并与自己的同桌进行交流互评,互相说出对方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借由这一过程,教师不但能够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情感,同时也能引导学生真切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从而树立起不畏艰难、砥砺攀登的情怀。
三、在单元基础上拓展延伸的群文阅读方式
第一,基于课文体裁共性建立群文阅读体系。 不同的体裁必然有着不同的表达技巧、结构特点和与之对应的行文思路,这是基于文章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客观存在的要求。笔者在这里便以必修(三)第一单元作为解析实例。这一单元的所有课文均为小说中某一章节或回目的选段,涉及《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以及《老人与海》(节选)。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融合其他同作者的类似作品,如《阿Q正传》或《丧钟为谁而鸣》等,以“人物形象刻画的手法”作为线索贯穿于整堂课的讲解过程中,安排学生利用自读和讨论
的方法揣摩这些文章中描摹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而得出如下结论:角色的栩栩如生依靠的是涉及动作、心理、语言和外貌在内的多维描写,以此来自然而又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整体特点。为了让学生将这种认识吸收为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安排下面的练习:首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选择一位熟悉的同学或老师,从动作、语言、外貌和神态等角度对其进行描写,完成后交由自己的同桌阅读,看看对方能否在没有姓名提示的情况下猜出描写对象是谁;而后,鼓励学生试着将这种描写作为基本,在上面添加一些故事性的情节,对身边更多的人物进行串联式描写,写出一部具有情节性的作品,再次和同桌互相品鉴一番,看一看双方都有哪些可取之处与不足。这种教学模式其实是对阅读的一种利用和拓展,实现了学生对既有学习成果的反向输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了解到文章的结构设置和描摹技法。 第二,基于题材共性建立群文阅读体系。教材中的课文在筛选、编录时都经过一系列细致的考量,能够被收录在同一单元的课文必然在内容、体裁或情感上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这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比如在必修(二)的第二单元中,三首诗都是对于情感的精彩刻画,每一篇都从很深的层面表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脆弱和绵长,共同揭示了一个同样的道理,即:人类对于爱情的追求是美好而真诚的,但现实当中总会存在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使这种美好很难转变为现实。在很多教师的眼中,“爱情”似乎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一个颇为“禁忌”的话题;其实高中生已经成年或临近成年,培养他们正确而成熟的恋爱观、婚姻观已很有必要了,这些诗篇恰好可以作为良好的素材。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这种认识布置下面的任务:首先,安排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阅读一些关于人类爱情的诗歌,如叶芝的《当你老了》,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以及《诗经》中的《蒹葭》等;之后,再让学生从一些小说作品中窥探不同的爱情,如《简·爱》中的简·爱和罗切斯特,《飘》中的郝思嘉和白瑞德,《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和虎妞,以及《水浒传》里的张青和孙二娘,等等;最后,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由想象,将自己所认为的完美爱情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写一写自己所追求的爱之美好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借助这种教学,学生将从更大范围内去了解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对于“爱”的不同理解,进而修正自己的爱情观和择偶观,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和道德理念成长都大有裨益。
高中语文教师要切实重视对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和优化,立足于大单元教学的宏观视角,采用群文阅读的策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品味文章文字、感悟文章情感,并将这些成果内化为自己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社会人文情感的不竭养料,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任国财,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617934c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