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的辩证关系的案例

2024-04-08 10:14: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知与行的辩证关系的案例》,欢迎阅读!
辩证,案例,关系
知与行的辩证关系的案例



我们来积累关于知行合一论据。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和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必然要表现为,不不能算真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尤其应当实践,只有把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在论证知行合一的过程中要用到一些论据,这是我们平时要做的积累。我们来看一段写作案例: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论点)南宋学者张栻在《论语·序》中又提到: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论据)这句话阐释了的相互关系,其意思是说,相互生发、相互促进,越是深入实践,认识越能精进;有了越发深刻的认识,实践越能通达透彻,自始至终相互随行。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凡是那些心里明白行动上却做不到的人,他们的知和行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论据)“知道做到其实是一件事的首尾两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王阳明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论据)

该文段的论点是知行合一,知和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围绕该论点可以使用相关的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作为论据。

与之有关的典型事例如下: 陶行知改名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通过陶先生改名,我们可以看出他教育


理论认识论的转变。从盲目到知行合一行知论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用了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例子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

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他的行知认识论对于我们的现实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5e4fc95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