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纵横巴山觅巴踪》,欢迎阅读!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纵横巴山觅巴踪
由四川达州市宣汉县政协文史委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巴文化纵横》一书面世了。这使该书的编著者、年过七旬的刘兴国先生了却了让世人系统地全面了解巴文化的心愿。
《巴文化纵横》一书,盒装上下两卷。全书彩色精印,共40余万字,600多幅插图。上卷《巴文化巡礼》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汉罗家坝巴文化遗址为起点,以新石器以来出土文物的文化流向为线索,系统展示了巴人祖源、盐与巴人的关系以及分布在巴山南北川、鄂、陕、渝毗邻地带与巴人相关族群从古至今的文化事象。下编《巴史记事》从参加大禹治水的“龙蛇巴人”到雄踞峡江的“白虎巴人”以及北出汉江的“弓鱼巴人”和西进成都平原的“鱼凫巴人”等巴人及其属族历夏经商、春秋巴国、峡江巴国直到唐代巴政区巴名称的消失。刘兴国先生说,本书内容基本涵盖了巴人和巴文化的历程,应该说是迄今为止比较全面介绍巴文化的一本书。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刘兴国就开始在《通川日报》、《四川日报》上发表关于巴人及巴文化的文章,可以说关注巴文化有四十年了。在那个人们只知道“巴山”名称而不知什么是“巴文化”,甚至连史学界都不太关注这个领域的时期,当时还很年轻的刘兴国为什么会闯入巴文化研究这个天地呢? 介绍出口商品,首次遭遇巴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刘兴国先生在外贸部门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外贸出口有了很大的发展。四川达县地区外贸局为了扩大本地区出口商品的影响,组织人员对全地区出口商品品牌的形成、历史渊源及产品特点等进行查访,编成资料以便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宣传。刘兴国成为这些宣传资料的主笔之一。为了摸清情况,他不仅走遍了达县地区(含今之达州、巴中市)各县,还走遍了巴山南北。从重庆的万县、酉阳、秀山、彭水到陕西的汉中,再到城口、巫溪,每到一处他都会认真收集当地的史料。为了核实相关材料,他还专程到北碚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查阅川东地区的大量史料。
在搜集查阅史料过程中,刘兴国看到川东北各地大都记载了一个称为“巴人”或“巴国”、“巴子国”的古代族名和国名。见得多了,他就将这些有关“巴人”、“巴国”的史料摘录下来,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加以整理,写成文章陆续在《通川日报》上刊登。第一篇《巴名称的由来》很快被《四川日报》转载,《通川日报》由此开设专栏《说古道今》。1980年至1983年期间,刘兴国先后发表了《巴地古代各民族》、《古代賨人》、《元稹与南昌滩诗》和巴地风俗特产等一批文章。一时间,达县地区各县市都以为刘兴国是一个爱读古书的老头,有的专程登门拜访,才知道他是一个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时为四川宣汉师范学校校長、《宣汉县志》总编辑冉崇育先生对这些文章很感兴趣,特地从报纸上剪下来编成小册子,名为《巴山风物》并亲自作序,他在序言中说:
巴山地区,自然包括宣汉县境,饶有农林牧渔、药果桑茶、煤铁宝藏之利,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披荆斩棘,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果我们认真地系统地从中总结成果,加以继承和发扬,对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是很有裨益的。就是她的生产史、文化史、革命斗争史,也会激励人们奋发前进。作者在这方面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实在令人欣喜。
在《通川日报》(《今达州日报》)的支持和冉崇育等前辈的鼓励下,刘兴国“遭遇”了“巴人”并与之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罗家坝观文物 初探巴人文化
从此以后,刘兴国开始注重对巴人巴国史料的收集。《山海经》、《花间集》、《唐诗鉴赏》、《二十五史》、《华阳国志》……凡是有关于巴人巴国历史记载的,他都会仔细地翻阅研读。通过大量阅读史料,他发现,巴国在秦统一中国的100多年前,曾在长江三峡建国,并建都于平都(今丰都),后迁于今涪陵、垫江。而垫江位于华蓥山大背斜层线的北麓,为嘉陵江、渠江、涪江三大水流汇合之处,而达州所在的大巴山,是否因古代巴国而得名“巴山”呢?
上世纪以来,广汉三星堆古蜀人遗址以及广元、重庆、涪陵等巴人墓葬的发现,向人们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古代巴、蜀文明的神秘面纱。考古学、古文字学、社会学的发展,特别是甲骨文的出土与破译,填补了古文献中关于巴史记载的空白。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再来看中国长江上游与长江中游地带那个北起大巴山,西至焚道,中经巫山,南过武陵的古代巴国地域范围,是一条又宽又长的文化沉积带。这里除沿长江两岸在近代交通便利处之外,其两岸纵深地区多是山重水复,险峡急流,地僻民贫,易守难攻。历史前进的节拍比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外围地区舒缓。古代的许多文化事象,在其他地区已经灭绝或濒临绝迹,而在这些地方尚有踪迹可寻。
史料记载,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巴人先民们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夏、商、周的甲骨文、钟鼎文以及秦汉以来的史料中,有“巴”的记载。战国末期,秦并巴、蜀后不久,即以秦、巴、蜀三地的人力、物力、财力横扫中原,统一了中国。秦汉之际,汉高祖刘邦利用巴渠之师定三秦,把巴人的“巴渝舞”纳入宫廷之乐。西晋时期,巴渠賨人李特、李雄在四川建立“成汉国”,历时达47年之久。秦灭巴、蜀,把蜀地纳入秦政权的直接管理,而巴地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文化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有的不仅直接影响到后世若干方面,甚至还可以上溯到很古的时期。例如:《楚辞》中唱和形式源于哪里?唐代在巴地兴起的、至今未衰竭的诗歌形式《竹枝词》从何而来?宋代四川经济的繁荣与巴地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元初蒙古军在巴地遭到最顽强的抵抗,连皇帝蒙哥都死于合川钓鱼城?使清王朝由盛而衰的白莲教大起义为什麽主要发生在这个地区?诸如此类,刘兴国不得不思考巴人文化对这些问题的影响。
20XX年4月,宣汉县爆出新闻:该地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重大盗掘古墓葬案。该案发生在大巴山深处的宣汉县普光镇罗家坝,两名盗墓贼打开古墓并盗出了埋藏数千年的古代巴人青铜礼器。后来,有关部门历经曲折终于将其追回。神秘的巴人墓葬和离奇的追赃情节,更增添了媒体解读的大众文化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592b4810b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