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德育工作论文小学生自律能力培养

2022-09-21 12:08: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老师德育工作论文小学生自律能力培养》,欢迎阅读!
德育工作,自律,小学生,培养,能力
小学老师德育工作论文小学生自律能力培养

小学老师德育工作论文小学生自律能力培养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

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开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呢? 小学生守那么》小学生行为标准》及各具特色的校规等等就是用于通过律〞的手段来初步标准小学生行为的。不过,他律〞永远只能治标不治本,而标准小学生行为的最根本的做法还是要教会小学自律〞。

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准备,所有〞自律都先从〞他律开展而成的。要求儿童

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发言

要举手、上课时不讲小话、不搞小动作等。上述这些外部的要求和影响属于律〞的范畴,而这正是小学生自律能力形成的根底和前提。只有当这些外部的影响和要求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其内部的道德需要,形成某种道德信念且表现在一定的行为中的时候,在学生身上才开始形成自律的能力。这就是说,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必须通过并利用他律〞来进行。他律是基储是手段,而自律是结果、是目的。小学生进行他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能够自律,是为了使他律转化为自律。而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在校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并且无论他们掌握知识、开展能力,还是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等都主要是在课堂教学

1 / 3




中组过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来完成的。因此,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通过课教学中的他律因素来进行。这里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从而开展其自律能力。 2、通过教师的典范示范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师的社会角色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样的,他既是父母的代理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监督者、集体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而且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更是自己的典范。加之,小学生身心开展的未成熟性和依赖性及其强烈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开展中的巨大示范作用。教师总是作为一个典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学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学习和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果一名教师具有以身作那么,严于律己等优秀

品质,无疑有助于学生相应品质的培养。正如一名外国著名教育家所说的,思想只能通过思想来培养,品德也只能通过品德来培养,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开展、培养和教育好,他也就不能开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求教师严于律己。通过教师的典范影响学生并形成他们的自律能力是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3、掌握小学生心理开展的特点和水平,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处于学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蕴藏着巨大的潜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由于受其身心各方面品质开展水平的局限,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还缺乏约束自己的能力,其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也较低。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无论在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在道德行为的养成上都主要

2 / 3




是在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他们的行为也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和指导,即儿童主要是通过他律来接受教育的。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及身心开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主体意识也日益觉醒,有一种逐渐摆脱教师和家长的约束而趋于自主自力的倾向。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开始形成和开展,这为小学生自律能力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的基矗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开展是受其年龄特征制约的。虽然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但它却是我们提出教育措施和方法的依据。因此,如何根据小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和水平,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成为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关键。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4df02fd1a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