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日语学生选择学习日语的心理因素调查》,欢迎阅读!
高中日语学生选择学习日语的心理因素调查
【摘 要】 目前,高中的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通过对影响高中日语学生选择学习日语的心理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寻找影响高中日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潜在心理因素。
【关键词】 高中日语 学生心理 教学研究 全国中学开设日语课堂的学校不多,有的也只是将日语课作为兴趣班的第二课程。在高中,将日语代替英语,从零开始学,通过三年的日语学习,参加高考,要与学习六年甚至时间更长的广大英语考生一起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如何在短暂的三年内高效地进行日语学习,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动力,研究出有效的教学措施,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研究目的
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高中生中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导致学习能力的下降,也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影响高中生学习的心理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寻找出影响高中日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潜在的心理因素,并探索和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目前的日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做一些有价值的尝试。
2 高中日语学生选择学习日语的心理因素分析
教育是一个灵魂感染另一个灵魂的过程,而感染的最初应该是交流,而交流也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交流,班主任与学生由相互了解到相互理解再到相互信任,由笼统的教学到因材施教,所以可以说交流也是班级管理工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在接到小语种(日语)班级的工作后,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班上的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学习现状、家庭情况、个人爱好和性格等方面。小语种班级和普通行政班级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普通班级学的是英语,而小语种班级学的是日语、法语或俄语等小语种,并以这些小语种参加高考。小语种班级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开设小语种的目的,主要是为英语较差的学生增加选择面,同时为小语种感兴趣的学生创造条件,为下一步的出国留学或创业打下基础。在沿海或经济较发达城市小语种的开办已经比较成熟,而在我市乃至我省还属于新兴事物,我校的小语种开办更是开创了我市小语种教育的先河,特别是以日语作为小语种教学的突破口,作为一名日语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又对小语种教育的前景充满信心。
为了做好日语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我发放了名为“我和我家”及“选择日语学科的情况”调查表118张,对学生的家庭及选择日语的原因和背景进行了解。通过对问卷调查表的收集整理,高中日语学生选择日语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大部分学生由于初中学习在农村,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都比较弱。很多学生英语相当差,120分的题只能拿到30来分,不得不选择新的“出路”——日语,以应对高考。②平时就喜欢日语歌曲、看日本动漫,对日本文化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日语来进一步了解日本。③觉得英语大众化,日语较新奇和独特有好奇感,并且想向这个方向发展。④对英语有畏惧感,自卑感甚至厌恶
感,有逃避英语,增强自信,提高成绩的目的。⑤英语底子较好,但想多学习掌握一门语言,增加知识。⑥日语教学在校内开办较早,教学系统比较成熟,教师经验相对丰富;当然也有极少部分学生稀里糊涂的完全就是一时冲动和好奇选择学习日语。
因此可以看出,有的学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学日语,或者是只为能逃避英语而选择学日语。在选择之前根本没有对日语学科进行了解,存在的盲目性,当然也就完全不能预料到学习日语将要遇到的困难,更没有为克服困难做好准备,所以学习态度并不是积极的主动的,而是消极的被动的,也就导致了成绩不好的结果;有的学生到了高二才知道高考时考日语的话,在报考学校时是有限制的,自己喜欢的学校不能考,现在重新选择英语又为时过晚,带着失望和后悔的心情来学习日语,效果可想而知;有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日语,是一时的好奇,听说日语与汉字有相通之处,比较简单。但是现在才发现日语是进门容易,学好难,随着动力的消失,畏难情绪日益加重;而真正对日语有兴趣的学生只是少部分,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通过实际成绩来看,有兴趣又有刻苦耐劳的精神的学生简直是凤毛麟角,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处于一个有点兴趣却又畏惧吃苦的情况。
总的来说,目前日语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刻苦专研不够和语言能力不足。作为班主任以及日语学科的老师,应与学生加强交流,加强正确引导,努力消除学生惰性,培养兴趣,通过学习与实践结合,让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热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日语乃至整个小语种教学会成为市三中的一个教学亮点,日语以及小语种学生会成为新时期的社会栋梁。
参考文献
1 林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008.7
2 徐美贞.中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教育发展研究, 2005
3 刘俊刚.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2f0f24455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