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欢迎阅读!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愁云惨雾笼罩塞上雄关,雁门城下,铁骑重甲的敌兵潮水般围逼过来,守城将士燃起狼烟,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突然,一道日光劈开云层,照亮了守城将士闪闪的甲衣,照见古战场上秋风萧萧滚过,远山凝愁,黄叶纷纷,时间凝滞。号角声“呜呜”吹响,杀声震天,两支队伍像蛟龙纠缠撕咬在了一起,烟尘滚滚,战马啸鸣,血肉飞溅。塞上秋夜寒意彻骨,霜沉露重,战鼓声在半卷的红旗上空盘旋着挣扎着低吼咆哮。热血浸透了彊场,决心以身许国的将帅,却仍然手挥银光闪闪的宝剑,带领士卒一次次向敌人冲杀过去。
李贺,一介文弱书生,不曾打过仗,但写起战争来,并不输于任何唐代的边塞诗人。他有着丰富奇诡的想象和超拔的文采,残酷激烈的战争场面,在他浓墨重彩的渲染下,如同油画一般缓缓展现眼前,令人读后心神为之悸动。 李贺写诗善用色彩渲染,这首诗几乎句句都写了色彩,其中云的黑色,阳光与铠甲的金色,胭脂的红色和凝结后的紫色,秋的灰黄色、玉龙宝剑的清冷色等等搭配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色彩秾丽、凄凉、阴森甚至恐怖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寓意,以色传情,不只勾勒轮廓而已,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
他的风格与西方油画有相似之处,无论写景状物,笔下的意象与色彩总有沉沉的硬度和质感。这首诗亦如此。他没有像传统的边塞诗人一样,用白描手法来写战争,别人的诗是用软头毛笔写的,他的诗,刚仿佛用油画刀一点点涂抹出来的,给人一种新颖特别的审美冲击。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自然界本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鹰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鹰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合。这两种美的共相是什么呢?
定义正名向来是难事,但是形容词是容易找的„„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
《雁门太守行》就体现了一种雄浑、劲健、豪放的刚性之美。
压城摇摇欲坠的黑云,日光照耀下因挥动而张开的金鳞甲,萧索秋光中的凄凉号角,血染的凝紫的土地,水岸旁半卷的红旗,霜雾中低沉的战鼓,这些有代表性的战争符号,在作者笔下分别展现,共同营造出惨烈压抑又充满爆发力的环境,一个英雄,一个男人,在这样的沙场之上,马革裹尸还,正是他们人生价值最灿烂的实现。于是,便有了一个像荆珂一样无畏的雁门太守的形象出现了,他怀着忠君报国的理想,手提宝剑,抱着赴死的信念冲锋陷阵。
整首诗画面悲壮、绚丽又撼动人心。尤其是最后一联,“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里的君,到了读者的心目中,不必一定是金銮殿上的那个皇帝,可以是你愿意为他舍生取义的任何人。读罢只需陡然生出壮志豪情就行了。 李贺曾自嘲自己是“寻章摘句老雕虫”,以苦吟著名的他,却并不是一位病花愁月的书呆子。如果接着再读他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就会明白作为一名大唐帝国的书生,他胸中也有英雄情结和冲天的报国壮志。
与他相比,别的边塞诗人的作品,虽也写沙场壮烈事,作者与内容常是有距离的,他们离疆场很远,终似隔着一层,有袖手旁观的“遥望”欣赏之意,没有《雁门太守行》那如同战魂附身的直抵心灵。
在李贺的个性中,本身就存在着这种力量与硬度的人格美。人们本时只注意到了他的愁苦失意与落魄,注意到他诗的凄美、诡异与奇丽,他的豪迈大气其实一点不输于李白,《雁门太守行》不过是他用诗的形式,对渴望像边塞将帅一样施展才气,拚却性命,为国出力的人生理想的寄托。
别人写诗是风雅才气,李贺写诗是呕心沥血,用生命来写,他的作品就能贴近生命,震撼人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1f7e4e9f111f18582d05a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