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四季变化谈五行本义

2023-01-04 06:13: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观四季变化谈五行本义》,欢迎阅读!
本义,五行,四季,变化
观四季变化 谈五行本义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有一本权威的《中医学基础》说:“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的相杂和相和而化生的,因此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可以用五行的特性进行推演、绎络和归类。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规律,是宇宙间各种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法则。还说五行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是属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

这种认识统治了中医学术界半个多世纪。其实《黄帝内经》的五行根本不是这个意思。讨论五行,仍然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仰观天文是观北斗七星,俯地理是察春夏秋冬气候和物候的变化。《灵枢•九宫八风》记载了以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方位和季节。司马迁《史记•历书》说:“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指的应当就是这篇文章。尽管司马迁可能没有见到过已经编辑成册的《黄帝内经》,但在《黄帝内经》编辑成册之前的一篇篇重要文章,司马迁不可能一篇都没有看到过。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例》中,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更为详尽的记述了斗柄指向和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关系,张仲景称之为“斗历”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先人,傍晚仰望星空的时候,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随着地球自转一圈,我们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也转一圈,这叫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绕着太阳公转。于是观察到斗柄所指的方向,每天会逆时针向前移动一度,360天以后,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这叫北斗七星的周年视运动。依照斗柄周年视运动来确定24节气具体时间的历法,就叫斗历,也叫星历,星历的一年是360天。

仰观天象,当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时分指向东方的时候,俯察地理地面是春季;指向南方的时候,地面是夏季;指向西方的时候,地面是秋季;指向北方的时候,地面是冬季,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对应的由来。这种对应,适用于北半球,到南半球就正好相反了。当然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是看不到全部的北斗七颗星的。

仰观天象,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春风和暖,冰雪消融,气温由低逐渐上升,由于热涨效应,大自然的气(能量)就处于展发运动的状态,使植物的营养和水分向根的末梢和枝条的末梢输送,人们看到的现象是,种子生根发芽,草木根须下扎,枝叶上展。于是就得出了结论,春季是气的展发运动主导并控制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发就是展发,陈就是陈列、布陈,这就叫春生,是生根发芽的生,不是上升的升。《黄帝内经》把春季气的展发运动状态,命名为木行、木气、木运。“行”就是运动运行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自行车、步行街、人行道等“行”字,都是运行、运动的意思。因此“木”字在五行中,并不是指具体的树木或木材,而是代表春季大自然之气的展发运动

仰观天象,斗柄指南,俯察地理,地面为夏。气候炎热,气温持续偏高。人们观察到植物的根须生长减缓,枝叶却繁茂地生长,营养向顶端输送的特征非常明显。由此可以推知,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主导并控制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夏三月,此为蕃秀”,蕃是兴旺兴盛的意思,秀是高出、突出的意思,这就叫夏长。于是用“火”字代表气的上升运动


因为火性炎上。在《黄帝内经》里则称火行、火气、火运。

仰观天象,斗柄指西,俯察地理,地面为秋。气温由高渐渐降低,由于冷缩效应,植物的营养向果实、种子和枝干内收贮藏,果实饱满了、种子成熟了,粗枝主干的木质化程度提高了,根须、枝叶的末梢却因缺少营养和水分而逐渐干枯。由此可以认为,秋季是气的内收运动主导并控制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容就是容纳、收纳,平是和夏气的上升运动相比较,不再上升了,这就叫秋收。于是用“金”字代表气的内收运动,因为金属密度大,质量重,象征着收敛、密集。在《黄帝内经》里则称金行、金气、金运。

仰观天象,斗柄指北,俯察地理,地面为冬。气候寒冷,万物深藏,植物子埋藏于土中,树木幼芽包藏在鳞内,都处于滞育状态。由此推知,冬季是气的潜藏下降运动主导并控制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为闭藏”,闭就是内闭、封闭,藏就是潜藏、下降,这就叫冬藏。用“水”字代表气的潜降运动。我们都知道,水性就下,水往低处流。在《黄帝内经》里则称水行、水气、水运。

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和地面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替,气的展发运动和上升运动内收运动和下降运动交替轮换,周而复始。于是地面上的气候有了风、热、燥、寒的有序变化,植物有了生、长、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老、已的生命历程。《黄帝内经》最初讨论这个规律的时候,只有四行,因为一年只有四季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的就是四气,春气“发陈”,夏气“蕃秀”秋气“容平”,冬气“闭藏”

可是当四行和阴阳结合以后,人们意识到,展发和上升是气的阳性运动收和潜降属气的阴性运动气的运动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时候,中间必然会有平稳的过渡。这就像我们往空中扔球,当球升到最高点要转为下降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极其短暂的停顿。这个明显的转折时段,是在夏季的最后18天,《黄帝内经》把这段时间叫“长夏”

在长夏,暑热未退,秋风未至,阴雨连绵,气候闷热潮湿。植物已经开花结果,果实正在逐渐成熟。此时气的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相均衡,展发运动和内收运动相均衡,气的运动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古人就用“土”字来代表,因为土象征着厚重、稳定。在《黄帝内经》里则称为土行、土气、土运。于是就有了五行。

再后来人们又发现,当气的运动由春季展发转为夏季上升的时候,由秋季内收转为冬季潜降的时候,由冬季潜降转为第二年春季展发的时候,气的运动都有一段相对平稳的过度,分别在春季、秋季和冬季的最后18天。于是就有了“土旺四季”的说法。这里的“季”字,不是季节的“季”,而是孟仲季的“季”,孟仲季是对一个季节早中晚的排序,如孟春是早春,仲春是春季的中间阶段,季春是春季的最后阶段。所谓“土旺四季”是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这四个“季”都是土行占主导地位的时候。这样418天合起来是72天,其他4行各主时72天,合起来正好是360天,是斗历、星历的一年。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不失其宜”和“勿乖其政”义同。“天地升降”和“五运宣行”对举,直接把气的升降出入和五行对偶起来讲述,这是多么清楚明确的表达啊!怎么能把五行说成是五种材料、五种物质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1d62bac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2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