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社会实践论文寒暑假专用

2023-04-18 18:28: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社会实践论文寒暑假专用》,欢迎阅读!
寒暑假,就业问题,社会实践,专用,调查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社会实践论文

一. 摘要以及本论文涉及理论知识: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招生并轨制的进一步实行,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统分转化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这种机制的过渡中,必然存在着磨合。找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所在,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二.正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看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马克思主义

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们的实践和劳动。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和生活需求,就要投身于劳动,而一些企业和岗位为满足其发展就需要人力资源和机器。在这种供需中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即有供需的存在就会有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存在。当前的就业难从经济角度看类似于供大于求的问题,于是就产生了诸如“民工

荒”“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就业现状:据报道,2014年总共有630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之大,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数量之多可想而知。

21世纪初,随着高等学校相继开始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学子获得了步入大学殿堂的机会,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从原来的天之骄子一落千丈,变得越来越普通。而随着改革的不断开展,我国对大学生的就业也由原来的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这就使得毕业大学生数量远远超了社会的需求数量,因而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而过多的毕业生与不足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还在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虽然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其素质却没有大的提高,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深入精通的知识,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上对普通职业需求的饱和和对高、精、尖端职业的极度缺乏。 2. 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第一,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我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4亿,


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3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由此也带来问题:要教育大众化,中国普通高校就必须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2003212,2004年达到280,2005年将超过300,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除此之外,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区域还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能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因此成为了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即使处于失业待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而在西部地区,却是虽然存在大量的岗位,却是员工难寻,找不到合适毕业生前来就业。 第二,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导致就业难。 首先,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其次,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选择何种职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是听长辈或朋友的建议择业,导致工作不适合自己,缺乏兴趣,最终导致失业。因此,择业缺乏目的性也是导致成功率不高的重要。

第三,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就业难。

在我国,目前仍有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现象,导致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往往毕业前才进行,而且仅仅作为一种职业介绍,在某种程度上只不过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无疑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帮助。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单方面的,要解决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就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15609ae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