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忆秦娥(箫声咽)》高考诗歌精读》,欢迎阅读!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赏析
古诗鉴赏 1222 1353
忆秦娥[1] 箫声咽, 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陵[2]伤别。
乐游原[3]上清秋节, 咸阳[4]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注释
[ 1 ] 此词上片伤别,下片伤逝。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此词为李太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列仙传》:“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
[ 2 ] 灞陵:汉文帝刘恒之墓。《三辅黄图》卷六:“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 3 ]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八里,汉代称乐游苑,唐人称乐游原。其地势较高,可俯视长安城。
[ 4 ] 咸阳:秦都,在长安西北数百里,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 [ 古今点评 ]
1.太白此词,有林下风气。《忆秦娥》词,故是闺房之秀。(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2.此词白抒积感,借闺怨以写之,因身在秦地,即以秦女箫声为喻。起笔有飘飘凌云之气。以下接写离情,灞桥折柳,为迁客征人伤怀之处,犹劳劳亭为古送行之地,太白题亭上诗“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同此感也。下阕仍就秦地而言,乐游原上,当清秋游赏之时,而古道咸阳,乃音尘断绝,悲愉之不同如是。古道徘徊,即所思不见,而所见者,惟汉代之遗陵废阙,留残状于西风夕照中。一代帝王,结局不过如是,则一身之伤离感旧,洵命之衰耳。结二句俯仰今古,如闻变徵之音。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3.词家有长腔,有短阕。坡公《戚氏》等作,以长而工也。唐人《忆秦娥》之词曰:“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清平乐》之词曰:“夜常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以短而工也。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刘叔安感秋八词跋》)
4.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王国维《人间词话》) 赏析
忆秦娥,词牌名。亦称《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相传李白首制此词,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说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吹箫,嫁给仙人萧氏。后来夫妇吹箫,竟引凤凰,凤凰即将他俩载于背上飞去了。弄玉,萧氏吹箫引凤之之楼,以为秦楼。在李白词中指的是一个秦地(今陕西省一带)女子。写她自从爱人出了远门,她夜里睡不安稳,春天望到秋天,一年年等下去,总是音信杏然。在失望、痛苦中什么乐游原、汉朝陵墓的好景致,她都感到一派凄凉。
唐崔令钦《教坊记曲名表》记载开元、天宝间教坊所奏乐曲,有《菩萨蛮》而无《忆秦娥》之名。现传敦煌歌辞中,也不见有《忆秦娥》调。在五代和北宋前期,曾用《忆秦娥》一调作词的,可以找出有冯延巳、张先、欧阳修三家。但他们三人所作的《忆秦娥》,与所传李白此词在句法声律上彼此迥异,如冯延巳《忆秦娥》:“风淅淅。夜雨连云黑。滴滴,窗外芭蕉灯下客。除非魂梦到乡国,免被关山隔。忆忆,一句枕前争忘得。”张先《忆秦娥》:“参差竹,吹断相思曲。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忆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飞速。菰草绿,应下溪头沙上宿。”从冯延巳、张先、欧阳修所作来看,他们三人似乎都不知道在他们之前已有李白的这首《忆秦娥》。最早以这首《忆秦娥》归于李白的,是北宋后期的李之仪。他的《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十五有一首《忆秦娥》词自注:“用太白韵。”大约就在这时,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忆秦娥》也得以传世。毛滂的《东堂词》中,并以《忆秦娥》与《秦楼月》判为二调,其《忆秦娥》仍依冯延巳体,《秦楼月》方用当时初传为李白词休。南宋初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记载了传为李白的这首《忆秦娥》的全文。此后作《忆秦娥》者,就拟用此体,而冯延巳、张先等诸体尽废。学术界对于传为李白的这首词同前面一首《菩萨蛮》一样,仍在继续考证求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10479e2cc22bcd127ff0c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