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居民对生活现状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文库

2023-03-23 23:22: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社区居民对生活现状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文库》,欢迎阅读!
满意度,文库,现状,居民,调查
据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1995报告,改革开放以来,非农居民货币收入迅猛增加,1986年至1992年,非农业居民货币收入总量由2457.5亿元上升为8234.9亿元,6年间增长2.35倍,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11.28%。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后,年均增8.59%,两者可比相对速度为1.31:1。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格局来看,个人所得比重由1978年的50.5%上升到1993年的65%其中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的比重由1978年的20.1%上升到1991年的31.2%(注: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现状分析》《中国市场经济报》(京)1995124日。)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向个人倾斜。面对日益加强的个人倾斜分配方式,作为直接受益者的个人,其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然而,同年的国家体改委社会调查系统的分析报告却指出,一些对社会稳定和改革进展不利的因素和方面形成对社会心理环境的显在和潜在的侵蚀和破坏,这些不利因素和方面包括:公众主观感受的生活水平下降和心理不平衡,对社会风气、物价水平、社会稳定、贫富差距、治安状况、腐败、失业等的担心和焦虑,对政府的治理举措的信心不足等。为了了解目前城市居民生活感受,为我国推行的改革提供参考性依据,笔者指导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在江西省的南昌市、临川市,湖南省的长沙市、望城县城、马田煤矿居民区,云南省的玉溪市、曲靖市及甘肃省的兰州市等八个城市社区对生活其中的居民进行了题为“城市居民对生活现状满意度”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1份,问卷回收采取当面回收的方式,并辅之以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进行调查。采取随意抽样的方式选择调查对象,因此调查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调查结论

结论之一:城市居民对其生活现状的总体满意度保持在一个合意的范围内。罗桂芬等学者曾经撰文指出:目前我国社会各群体中已普遍产生了相对剥夺感,成为制约改革的社会受力的重要因素。(注:罗桂芬等:社会理学承受力的深度分析》社会研究19944期。所谓相对剥夺感是人们的一种否定性主观心理感受,它来源于自身的期望与自身认定的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中只存在轻微的不满,对改革的社会承受力不会构成较大的制约因素。从表1中可以看出,八城市被调查者的满意度总评得分为3.516分,稍低于一般满意水平的4分。从理论上分析,这种轻微的不满是个人发展所必要的,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求层次是上升的,人是不知足的。一定范围内的不满会导致个体努力工作学习,从而使个体发展、社会进步。 附图

说明:*1、运用数值量表法设定:很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较不满意3分,一般4分,较满意5分,满意6分,很满意7分。 2、表中数值越大于4,满意度越高。

结论之二:个别城市的居民对现状的满意度极低。从表1可以看出南昌市和临川市居民对目前的现状表现出较大不满。统计F检验(F=13.95)表明,差异显著。有关研究指出:期望与实际间的差距越大,不满意感就越强。被调查的南昌市居民对未来的期望高;而临川市工业企业又普遍不景气,居民实际收入有下降趋势,对未来信心不足。这无疑对改革有一定阻碍作用,须引起这类城市管理当局的重视。

结论之三:居民对现状的满意度不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年人相对青年和老年人来说对现状的满意度稍高些,但无统计学差异。这与常识性结论:满意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有点相左。这同时说明,市场意识已经在不同年龄阶层中广泛形成,人们已经逐步学会将成功与失败更多地归因为个体因素。青年对现状的适应性较好些。一系列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改革受益较多的是青年。 附图

结论之四:居民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高低存在着明显的行业特征。(见表3深思其原因,


居民的满意度是与该行业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密切相关的。从这一事实出发可以推论,行业差异不消除,居民的满意度就不能处于一个大体一致的水平。 附图

附注:表中“国企”只指经济效益不好、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 二、原因分析

1、居民对生活现状满意的原因。八个城市的被调查者中,有53%451人)的居民对其生活现状感到一般或较为满意。其原因并不以物质条件为唯一标准,归纳如下:①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人们的生活会更好;②正在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且有一定成绩;③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收入大于支出;④对生活、未来充满信心;⑤家庭、婚姻幸福、子女成才;⑥国家繁荣,经济发展;⑦受人尊重;⑧家务劳动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延长;⑨消费质量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改变,穿、吃、住、行、娱乐教育消费水平上升等等。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居民对生活现状不满的原因。八城市的被调查者中有47%400人)的居民对其生活现状表示不满。其原因主要是:①收入偏低、且要负担12个成员的生活费、学费,学费昂贵;②物价上涨速度快于收入增长速度,支出太多;③社会治安差、犯罪增多;④所在地政治腐败;⑤所在的企业经济效益不好,面临工厂破产、本人失业的危险;⑥工作不对口,难以发挥特长;⑦所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低;⑧反感普遍存在的行业优势;⑨所在社区缺少合适的大众化娱乐场所;⑩对未来失去信心;(11)个人的转换能力低;(12)所在地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差等。这些不利因素如果不在改革、发展中逐渐消除,势必违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三、对策建议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亚当斯教授的公平理论认为,人们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其所得相对报酬的影响,即人们不仅喜欢将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社会比较,而且也常常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自己过去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个人历史的比较。如果比较后,劳动和所得不均衡,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个体会减少劳动,使心理趋向平衡。因此,要使劳动力资源不被虚置,就得营造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环境,提高人们的满足感,从而提高劳动热情。为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

1、减少特权。特权,可分为社会特权、个人特权、集体特权。社会特权是指为了使整个社会顺利运行所必须的特殊权利。没有它,社会将难以有权威体系,而这种权威体系,经长期实验证明是社会运行所必须的。个人特权、集体特权是专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的。它所起的示范作用是负向的。它要么引导人投机取巧,萌发犯罪;要么使人们减少劳动,抑制创造性,最终使社会发展缓慢。调查证实,广泛存在的特权优势是滋生不满的源头。哪里特权严重,哪里相对剥夺感就强烈。南昌市、临川市、玉溪市及有关调查(注:罗桂芬等:社会理学承受力的深度分析》社会研究1994年第4期。)指出的北京市都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优惠权利。因此,国家必须正确界定社会特权的界限,并运用新闻、舆论、教育工具使广大居民明白什么是社会特权及其存在的必要性,抵制并消除个人、行业、集团特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2引导明白自我在诸多很不满生活现状的居民中,他们大多有不切合自己实际的期望,有不劳而获的观念,高估自己的工作能力,有强烈的平均主义倾向,希望得到照顾。社会一个有机体,每个人在这个结构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位置的改善要靠个人的努力、社会的帮助才能取得。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国家更多地用经济方式鼓励有能力者脱颖而出。因此,只有通过自我努力,个体才能改善自我社会要引导个体学会适当地给自己定位,在不满足中学会满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e2de52bb4daa58da0114a1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