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网络学习方式的内涵与特征及要素构成》,欢迎阅读!
论网络学习方式的内涵与特征及要素构成
摘 要: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在探讨了网络学习方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学习方式的特征以及网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构成。
关键词:网络学习方式;内涵;特征;要素构成
人类的学习活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直接影响学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方式。有学者认为“学习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这里我们深入探讨网络学习方式的内涵、特征及要素构成对我们正确认识网络学习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一、网络学习方式的内涵
传统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概念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结果论、过程论和活动论。然而学习活动的多层次性、多侧面性、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心理机制等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学习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随着网络学习环境由学习终端时代、微机时代向多媒体和网络时代发展,网络学习已经绝不只是所谓的“机器学习”。一方面网络学习是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工具性学习,具有较强的工具特性;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学习的本质内涵的改变,它又表现出非工具性的一面,即追求自身的学习特性和文化内涵,而这一发展趋势正是网络学习成为未来的人的新型学习方式的特征体现。
学习方式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现代汉语词典把方法解释为“关于解放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学习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一切为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方式、途径,以及学习所应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则。”而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态度、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研究者往往把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组合概念,看做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或认知参与方式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品质。”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等品质,对促进学生发
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有人认为“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学习方式同样要由学习能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同样,学习工具——学习活动的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成了制约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麦克卢汉《理解媒体》一文对传播媒介的三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麦克卢汉认为文字印刷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而电子传播不仅延伸了人的视觉而且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当今时代人类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使延伸人的多种感官功能的愿望成为可能。学习工具——学习活动的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的革新促进了学习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将成为人类学习方式演变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学习活动的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的革命引发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革命。
文字印刷、教室、黑板是传统学习方式的主要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因此,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教
材、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问题的设计者和解答者,教师主宰着学生的学习,学生被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学习。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由于学习活动的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网络学习方式中,学习者可以利用新的学习工具——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中心;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成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研究者。令人担忧的是,在目前网络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把网络教学或学习模式与网络学习方式等同起来,其网络教学或学习模式的概念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概念中移植过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网络教学或学习模式仅仅只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一种“网上搬家式”的外部描述,或者说是对学习计划和范型的组织形式。
网络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也不同于网络教学或学习模式。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为学习者自己决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评估,以及通过信息的不断反馈,为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提供了便利。网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不同,网络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网络学习方式有着不同于网络教学或学习模式的内涵,网络学习方式不只是对网络学习计划和范型的组织形式。网络学习方式意味着学生应该具备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应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以及心理认同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因此,我们在这里把网络学习方式定义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网络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和心理倾向的总称。从外在的形式来看,网络学习方式表现在网络学习者借助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媒体——网络来进行学习;从内在的实质来看,网络学习方式体现了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倾向性。
二、网络学习方式的特征
(一)外部行为与内部心理活动的统一
网络学习方式不能仅仅被看成是传统学习方式的一个补充或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手段。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认为网络学习方式是未来学习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学习方式必将影响人的生存方式。网络学习方式不只是一种方法或手段问题,而更是一种心理、行为习惯、人文素质层面上的问题。因此,网络学习方式是网络学习者外在的学习行为与内在的心理活动的统一。一方面,网络学习者通过不同于传统课堂的空间——网络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学校的学习情景和心理感受。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了网络学习方式的两大重要特性。工具性突出网络对学习的技术支持;人文性强调的是人性化的熏陶感染。学习者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与此同时,网络学习必须走综合化发展之路,让网络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让网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其价值,让网络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网络,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方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传统校园环境与网络资源的统一
网络以其丰富的、可共享的资源优越于它以前的一切媒介而成为新一代教育和学习的有利工具,网络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它能使学习者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其他媒介所不能提供的、能追求大范围的、各种各样的学习选择的真正机会。从学习场所和学习氛围上来看,传统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局限于狭隘的学校环境中。而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中心,学习者在虚拟现实中自由翱翔,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逐步形成了共同的心理认同和网络文化氛围,从而实现了传统校园环境与网络资源的统一。
(四)自主性与协作性的统一
自主性与协作性的统一是网络学习方式的内在属性。网络学习方式是一种个性化、协作化、开放化的自我建构性的学习方式。一方面,网络学习者与网络教师的分离状态决定了其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充分的交流与协作以及开放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为学习者自我建构提供了可能。其次,网络学习是一种多层次、多侧面的、适应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具有多种途径:利用资源的学习,即利用网络化资源进行情境性探究学习;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信,形成网上社群,进行合作式、讨论式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创
新性、实践性地解决学习问题。
(五)深度与广度的统一
在传统学校教育中,由于印刷媒体占主导地位,学习者是一个“视觉学习者”(《学习的革命》一文中把学习者分为三种类型:触觉学习者、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文字使视觉功能得以强化和延伸,而“作为视觉功能的强化和延伸,拼音字母在任何有文字的社会中,都要削弱其他官能(声觉、触觉和味觉)的作用。”而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不仅仅使学习者成为一个视觉学习者,更要使其成为一个多觉学习者。多种信息与符号的刺激使网络学习者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建立在多层次、多角度之上。“网络的出现是‘多维实在’的一种更加充分的‘显展’。”网络为学习者进行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学习提供了可能。
三、网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构成
要素是构成事物的相互关联的基本元素,基本要素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因此,相对于事物的系统构成来说是,基本要素有不可或缺性。要素不是孤立的元素,要素与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要素在自身的内在联系中成为系统,系统又在自身的外在联系中成为要素”,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性存在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征。
一般观点认为,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是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网络学习是基于连通世界的互联网的学习,它不以地理位置上定点的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网络课堂是全天候,而不是传统课堂的定时开放和定时关闭;网络学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流动的、基于文本的多媒体材料,而传统学校教育内容基本上是静止的文字材料;网络学习资源中有从不关闭的、随用随取的全球数字图书馆和实验室等,而传统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却有不便于使用的诸多限制。因此,网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既包含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又包含其特定要素。一方面,网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的选择要体现基本要素的独特性、稳定性等特性;另一方面,网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构成及其相互关联性要凸现出网络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在这里,我们认为网络学习者、网络导师、网络和网络课程是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因为没有学习者、没有网络导师、没有网络或者没有网络课程,将不存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1.网络学习者。从广义上讲,任何人不论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工作与否、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都可以参加网络学习。所以网络学习者与传统学生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对网络学习者各方面的限制已经不复存在。网络学习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的各种需要。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是意义的主动建构,不是知识的被动容纳。
网络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网络其巨大的功能之一是提供给每一个用户既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的权利和便利。正是拥有了这种权利和便利,网络学习者不仅仅是信息的受众,还是信息的创造者。
2.网络导师。网络导师不仅仅只是充当一位教师的角色,即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和评价者以及网络课程的传送者,而且是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协作者。网络导师不再像传统教师那样通过面对面课堂教学中的命令控制学生,而是靠知识来“赚取”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命令”。所以,网络学习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网络学习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网络学习方式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的、自我建构的知识和能力的生成方式;另一方面,网络学习者是受教育者,依赖于导师的指导,网络学习者的这种自我建构因为网络导师的指导、帮助、协作评价而顺利完成。
3.网络。网络要素从广义上讲包括能支持学生学习的一切人际环境、信息通信技术环境等,在这里“网络”特指基于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因此,网络特别是因特网内含着电脑的存在、网络学习的基本技术支持以及学习空间的存在。因为,网络是电脑的网络,网络的存在已经为网络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和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的所谓“学习空间”已经嵌入了网络之中。而且,网络学习的“学习空间”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这就证明了网络是网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也恰恰是网络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的区别之一。
4.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支助服务是网络学习的两大支柱,而网络课程是网络学习资源的核心部分。网络学习依托于网络课程实现,网络课程一般包括四个成分:学习目标、网络课程内容、指导性策略和网络课程评价。网络课程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即网络课程要利于和便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专家或学者之间、学生与课程之间、学生与其他网络资源之间、学生与电脑之间的交互。作为网络课程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了,它既包含基于网络的学习内容,并且这一内容随着交互在不断增值。
参考文献:
[1]肖川.学习方式就是人的生存方式[J].中小学管理,2002,(8). [2]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EB/OL].http://gelohim.blogchina.com/blog/article_91378.518282.html.
[3]孔企平. 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 全球教育展望,2001,(8).
[4]桑新民.信息技术时代:人类学习方式变革的里程碑[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
[5][新西兰]戈登•德莱顿,[美]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M].上
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6][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陈立.信息哲学与现代远程教育[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dff372551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