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版》,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
小编也已为各位整理了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答记者问: 1.社会各界对修订普通高中课程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答: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
二是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
三是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
2.为确保课程修订达到预期目标,修订工作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 答: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央有关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关。
二是坚持科学论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求。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不同领域人员的意见,重大问题向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三是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高度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努力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
四是坚持继承发展。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
3.这次修订涉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深入调研。党的十八大之后,教育部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课程实施情况调研、国际比较研究等,特别是委托有关高校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具体化、细化,为课程修订提供必要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先后形成20余份专题报告,500余万字。
二是精心组织修订。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简称“专家工作委员会”)遴选260多位专家成立修订组,承担具体修订工作。加强统筹谋划,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先后召开16次全体会议集中修订研讨。在全国选择了19个省(市)4万余名学生对课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测试。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向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务院等16个部门以及课程教材专家征求意见。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后,于2017年7月底将课程方案和标准送委员进行审读。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修改。
四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之后,专门召开修订组会议,集中学习十九大精神,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课程方案和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
五是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把关。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完成后,按规定提交国家教材委员会全体会议审查。根据审查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正式印发实施。
4.看来课程修订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请问对修订结果是如何把关的?
答: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审议组,对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标准进行了审议把关。
课程方案审议组由来自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语文、数学等学科领域的40余位学术造诣深厚、熟悉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学者,包括院士和资深教授组成。审议专家在个人审读的基础上,听取修订情况介绍,进行集体讨论,形成审议意见。此外还邀请了国内德高望重的权威专家进行书面审议。审议结论认为,修订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
课程标准审议组由179位专家组成,每个学科一个审议组,同时专门设立综合审议组。学科审议重点对课标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把关;综合审议重点对相关学科横向配合和各学段纵向衔接情况进行把关。审议组高度肯定了修订工作。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专家工作委员会还组织对课程方案和标准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情况进行了专项核查。审议组认为,修订工作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兼顾了全面。
2017年12月初,国家教材委召开全体会议,审查通过了课程方案和标准。 5.请问修订后的课程是如何具体落实十九大精神的?
答:党的十九大后,在之前修订基础上,结合各学科性质和学生年龄特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之中,主要新充实和强化了五个方面。
一是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
二是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等。
三是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语文、历史、外语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国文化立场。
四是强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在地理、生物、化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五是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内容,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感悟和弘扬劳模精神。
此外,在有关课标中还体现健康中国建设等要求,对课标中一些提法和表述也根据十九大报告做了规范。 6.与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新的课程方案有哪些主要变化?
答: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升学考试要求,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规定学生所有科目都要学,达到教
学基本要求;有特定学科潜力和发展需求的学生在相关科目上可以多学些、学得深些,做到发挥特长、因材施教。
三是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从选课走班等新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增设了“条件保障”“管理与监督”内容,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7.请问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
答:新课标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是在文本结构上,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二是在课标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各学科课标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三是从实施需求出发,强化指导性、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命题建议等,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要义,确保课标能够落地,有效发挥统领作用。
8.刚才您说到,新课标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各界比较关注,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着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标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9.社会各界对革命传统教育也很关注,请再具体介绍一下。
答: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本次课标修订的又一个重点。语文、历史、思想政治、音乐等课标都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对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做了强化。
如语文课标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到了“两个结合”。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二是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精读“一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和“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撰写研究报告或文学评论,“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再如,历史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增设“老兵的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感悟在历史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所思所为,体会革命军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10.各学科课标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请问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主要考虑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各学科课程之中。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这次修订,各学科凝练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11.这次新课标为什么补充了学业质量要求?
答:这次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
12.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请介绍一下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如何加强与高考综合改革衔接的?
答:对人才培养而言,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基本依据,考试招生是重要导向,要把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有效联动,形成合力。这次修订工作课程专家与考试评价专家共同参与、一起修订,确保两者的衔接。
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教考关系方面,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在考试命题方面,各学科细化了评价目标,加强了对学科素养的测评指导。在课程实施方面,充分吸收了高考综合改革先行试点省份的经验,加强了对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选课走班教学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指导,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教学管理要求、条件保障措施等。
13.下一步,对各地和学校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一是把准两个方向。一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培养青少年一代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铸牢理想信念、打好人生底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二要把握好反映新时代的改革方向,以修订后的课程为抓手,着力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将修订后的课程在政治方向、改革方向的要求落实到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各个育人环节之中。
二是统筹两项改革。这就是把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协调好。一方面要发挥好课程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的统领作用,特别是强化考试内容与高中课程的关联性,保证教、考、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有效发挥高考改革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作用,如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使用,促使高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
三是抓好一个关键。课程实施涉及人员、资金和设备多方面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调整教师编制标准,配齐配足专任教师,满足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指导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师
资需要。要加强教师、校长的全员培训和研修,使他们切实理解、把握课程内容要求,增强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中的“变与不变”
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
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内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内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
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内容
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性质中的“变”
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并没有明确的告知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而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性质阐述如下: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旧课标是“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新增内容)。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旧课标是“初中思想品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旧课标是“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解读: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
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
(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 (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解读: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往的基本理念是以课程为核心,而新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
3.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内容,旧课标中没有核心素养的相关阐述。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解读:新增“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学科课程之中。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
4.课程目标发生改变
旧课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分目标又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科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的在于培养四种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变化,将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将教学的唯一目的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5.课程结构的优化调整
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升学考试要求,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规定学生所有科目都要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有特定学科潜力和发展需求的学生在相关科目上可以多学些、学得深些,做到发挥特长、因材施教。
旧课标的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呈现,只阐述了课程模块的学分管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个概念。而新课标将课程结构做了一个专题,并且从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这三个方面进行展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整体来说都发生了变化,具体来看:
旧课标中的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选修是六门课程。而新课标中在教考关系方面,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并规定了选择性必修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选修是《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最大的变化是将大学的很多知识放到了高中阶段。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新课标的课程体系: (1)课程模块的交叉与变动
必修课程模块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两部分内容。这一模块是新课标中新增加的模块,与大学政治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定关联,本模块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的起始课程。
必修课程模块2为《经济与社会》,主要包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两部分内容,这一模块与旧课标中经济生活的第三、四单元的内容基本一致,本模块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相关内容。
必修课程模块3为《政治与法治》,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部分内容,其中前两部分与旧课标中政治生活第二、三单元的内容基本一致,依法治国为新增内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部分内容重合,本模块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相关内容。
必修课程模块4为《哲学与文化》,主要包括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三部分内容,其中前两部分与旧课标中生活与哲学的内容基本一致,第三部分与旧课标中文化生活第二章的内容基本一致,本模块使学生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内容。
选修性必修课程模块1为《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主要包括各具特色的国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组织四部分内容,这四部分内容与旧课标中政治生活第一、四单元的内容基本一致。
选修性必修课程模块2为《法律与生活》,主要包括民事权利与义务,家庭与婚姻,就业与创业,社会争议解决四部分内容,此模块与旧课标中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内容基本一致。
选修性必修课程模块3为《逻辑与思维》,主要包括学会科学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四部分内容,此模块与旧课标中科学思维常识内容基本一致。
选修课程模块1为《财经与生活》,主要包括货币与市场、收入与支出、投资与理财、企业与就业四部分内容,此模块与旧课标中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内容基本一致。
选修课程模块2为《法官与律师》,主要包括法官的职责、审判程序、律师的职责、辩护和代理四部分内容,此模块为新增内容。
选修课程模块3为》历史上的哲学家》,主要包括百家争鸣的时代、理学与心学的演变、西方哲学的起源、西方哲学的发展四部分内容,此模块为新增内容。
综上所述,经济生活的第一、二单元变为《财经与生活》,经济生活的第三、四单元变为《经济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第一、四单元变为《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政治生活的第二、三单元变为《政治与法治》的前两部分。文化生活的第二单元和生活与哲学变为《哲学与文化》。科学思维常识变为《逻辑与思维》,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变为《法律与生活》,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中依法治国》、《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为新增内容,文化生活的第一、三、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删除。
(2)学分的变化
关于学分方面,旧课标中的所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均为2学分,新课标必修课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经济与社会》为1学分,其余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为2学分,选修模块没有学分。
关于选课方面,旧课标中的必修课程就是高考所要考核的内容,选修课程为教学的拓展也延伸。而新课标中,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选择本课程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选修课程委托站、提高型课程和校本课程。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设计,聚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程,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与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课程设计兼顾基础性与选择性、提高学习效率与减轻学业负担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从整个课程结构的调整中我们可以看出修订后的课程结构深入贯彻落实了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后,在之前修订基础上,结合学科性质和学生年龄特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之中。重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
第二,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等。
6.学业质量要求的补充 (1)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最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员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2)学业质量水平
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 (3)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学业质量水平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学业质量水平三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学生到水平四的相关表现可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中予以呈现,作为普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自主招生的参考。
解读:新课标增加“学业质量”,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
(四)实施需求
新课程的实施建议主要从实施需求出发,强化指导性、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命题建议等,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要义,确保课标能够落地,有效发挥统领作用。
旧课标中的“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四个方面;而新课标中的“实施建议”同样还是四个方面,不变的只有“教材编写建议”,其他的几个方面变成了: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具体来看:新课标将之前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合到一起,变成“教学与评价建议”;把之前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变成“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此外,新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具体来看每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有下述更新:
(1)教学与评价建议
新课标中强调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力求将学业质量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要求,体现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本课程学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政治学科核心养发展水平。
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评价方式的选择应该聚焦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态度价值观。这就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独特价值。要看到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把握每个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独特价值,可依次归结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
而新课标中关于课程教学的具体建议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即:第一,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第二,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第三,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第四,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解读:修订后的教学建议主要突出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活动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情境式教学法”成为新课标中十分重视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又一次的革新。
旧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主要是以下几点: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而评价建议主要在在评价要求方面有所突出:第一,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第二,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第三,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第四,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第五,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第六,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
解读:修订后的评价建议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上,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政治学科核心养发展水平。
(2)新增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主要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把握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学科任务导向型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框架;测试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命题要求。
(3)教材编写建议的变化
新课标突出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建议为:第一,突出立德树人要求,着力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第二,依据课程标准,体现课程理念;第三,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第四,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新要求;第五,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组织编写队伍。
而旧课标的教科书编写建议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第二,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与编写教科书的关系;第三,发掘教科书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第四,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别学生使用的需要;第五,倡导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呈现方式。
解读:新课标中的教材编写建议主要突出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在教材编写中着重提出要增加案例的呈现和使用,体现活动型学习课程的要求。
(4)新增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新课标中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主要体现在:其一,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大课程实施的培训指导;其二,根据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必修课程,开好选修课程;其三,结合实际,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其四,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而旧课标这部分体现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强调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所以要丰富、拓展课程资源以及主动开发课程资源。
解读:新课标中强调对课时实施的培训指导,并对于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开课量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d4247ab72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