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教学设计(1)

2024-02-02 04:48:3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潼关》教学设计(1)》,欢迎阅读!
潼关,教学设计
《潼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领悟古诗内容。 2)会背诵及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注释翻译研究古诗画面,进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博大昂扬的情怀,雄壮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领悟古诗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潼关 1.指名介绍潼关。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 2.引导学生回忆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集体背诵。 3.引出谭嗣同的古诗《潼关》 二、读古诗。 1.指名读。 评价朗诵情况。


2.教师示范朗读。 3.全班齐读。 4.交流读后感。

引导学生体会出:1感受到了山水的冲击力,看到了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 2)感受到诗人博大的情怀。 三、知作者。

同学们,一个人的作品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经历,说说大家对谭嗣同的了解。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来介绍。

小结如下:作者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戊戌变法的著名人物,也是为变法而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之首。他30岁前因随父赴任而到处 迁徙,也因此而游历天下,任侠交友,砺磨出卓尔不群的嶙嶙奇气。

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四、赏古诗。 1.齐读古诗。

2.提问:本诗写了潼关的哪些独特景象?这些景象各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高城、秋风、黄河、群山

3.赏析诗句。(指名读,说感受,想象画面) 1 终古高云簇此城

明确:起句就气势磅礴,像异峰突起,令人神往。潼关城孤悬在崇山峻岭之中,如果正面去写它的高度,那就太实太板,容易流于平庸;诗人用侧笔去写它被云所包围,不言高而高度自见矣。这种句法,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唐代诗 人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国古代诗歌常常 用借喻的手法,说此喻彼,一击两鸣,耐人寻味。

2)秋风吹散马蹄声

明确:次句浑脱自然,而豪气充盈。它显示一个空旷廖廓的境界, 使人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c3cd90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c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