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评论

2024-04-03 05:38: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屠呦呦获奖评论》,欢迎阅读!
呦呦,获奖,评论
评论:屠呦呦获奖当之无愧

时间:2015-10-07 08:25:00作者:新闻来源:人民网

瑞典卡罗琳医学10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的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四年前,她即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医学,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当时,舆论冠之“离诺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四年匆匆而过,诺奖终究没有辜负这位勤恳而卓越的科学家。

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振奋。振奋,是因为这是一次历史性跨越;振奋,还是因为每个中国人都与有荣焉;振奋,更是因为它让中国科技界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毋庸讳言,在多数中国人内心深处,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诺奖情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让人欢欣鼓舞的同时,也稍有遗憾,中国大陆何时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两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大胆预言:10年后的中国,中国获得诺贝尔奖将成为常态,而非个案!其理由是,我国的基础研究已经与世界接近全面接轨。诚所谓厚积薄发,中国科学奖有理由也有能力拿更多的诺奖。

一方面,中央早就意识到“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国越来越重科技创新,体现在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学家的地位不断提高,还体现在制度安排不断完善。今天,“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依然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科学的春天”依然在祖国的天空上播洒阳光,科教兴国战略依然给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着强大驱动。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科学家从不缺少才华。且不说先人们发明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以及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的成,单就这几十年来的科研硕果,就让人信心百倍,比如“两弹一星”、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

于此而言,屠呦呦获奖只是中国科学家获得诺奖的一个开始,随着科学家不断钻研,随着科研体制不断革新,随着创新土壤不断优良,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摘得诺奖桂冠。

屠呦呦获奖,其意义不只是局限于科研领域。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在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屠呦呦获奖提振了中国人的信心与勇气,她的科研经历,她的求索精神,以及她的人格魅力,都让民众感佩,并从中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去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屠呦呦获奖的今天,重温这句话,更让人觉得振奋。无论科技工作者还是其他领域


的人士,只要将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一起,传承“两弹一星”精神,锐意进取、锐意创新,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实现人生梦想,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无论如何,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是一件大好事,它是诺贝尔奖大门对中国科学家的一次真正开启。中国正疾步走在现代化的路上,我们的经济科技和思想积累都有了相当的厚度,未来一些年中国各个领域都可能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强者和大师,不寻常的机会向着中国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走来。 我们应不再妄自菲薄,同时充满理性地解决当下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很清楚,一个13亿人大社会的崛起,必须经历创造性的时代,而我们今天就身处这个时代之中。



人民日报评屠呦呦获诺奖:以自信,以自省

北京时间10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其他两位外国科学家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医学奖。由于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的新型疗法上的贡献,这位85岁的女性获得了这项世界公认的卓越学术荣誉。她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这正是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之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在寻找青蒿素的艰难跋涉中所付出的智慧和汗水,诺奖的肯定,是对屠呦呦最好的回音。对这位药学家而言,40多年前的研究发现直到今天才获得诺奖,或许是姗姗来迟。而对一项科学发现来说,40多年来人们所目睹的其对于人类巨大的贡献,恰恰更证明了这项科学成果的牢固,因而对屠呦呦本人和她的科研伙伴们来说,并不嫌迟。更何况,实验室里千回百转后柳暗花明的那一刻惊喜和满足,应该会比不曾奢求的荣誉更永恒一些。

2011年拿到号称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时,屠呦呦和屠呦呦现象就已引人瞩目。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真正了结多年以来国人的奖情结之时,人们仍然感觉幸福来得有点突然,来不及品味。有人开玩笑说,以后万能心灵鸡汤句式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科学将不复存在。除此之外,这个幸福的确还有更多值得咀嚼的地方。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选择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是中国本土科研体系所培养的获诺贝尔科学奖第一人,她的获奖可以增强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们的自信心。40多年前相对简陋的科研条件下,和外面的世界交流不多、可供查找的文献很少的科研人员就能够作出如此重要的原创突破,40多年来,人才的积累厚度、科研条件的优越程度、全球交流合作的深度广度,以及对创新的热爱程度,都在不断水涨船高。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贺电中所言,屠呦呦获奖,正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c15428bf7ec4afe05a1df9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