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季羡林先生感动人心的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季羡林先生感动人心的故事
爱国好学,堪称师表
季羡林是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说:“平生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求学清华时,他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的请愿行列,还到农村去宣传抗日爱国。赴德留学,“是为了爱国”。就在德国法西斯统治的黑暗岁月里,虽然忍饥挨饿,仍然发奋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梵文、吐火鲁文、巴利文,研读梵语佛教经典。当他的博士考试门门得优,毕业论文胜利通过时,他的感受是:“我没有给中国人丢脸,可以告慰亲爱的祖国。”
季羡林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后,就把爱国精神化成报效祖国的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他不断地开创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忘我地献身学术研究以实践爱国报国的志愿。他为归国3年里写了40多篇文章,有13篇学术论文而自觉满意;他又为上世纪50年代前5年“我的学术研究成果竟是一个零”而自责,感到愧疚。正是基于学术报国的意志,他在“”后期偷偷地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历经5个寒暑,终于把长达8万行的《罗摩衍那》译成中文,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建造了一座丰碑。 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后,季老心舒气爽,激情焕发,大展才华,辛勤著述,在学术上接连丰收,硕果累累,“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远远超过这以前的四五十年”。他的晚年出版了11部学术著作,撰写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与佛教史研究等十多个学术领域和层面上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著名学者钱文忠说:“作为一名学者,老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在他执教60周年暨95华诞庆祝大会上,人们通过一段录像又听到了季老那熟悉的声音。他坚定地说:“我们这个大国能够和谐、团结,会影响世界和全人类。”、“没有人能阻止中国的腾飞。” 谦和低调,和蔼可亲
你看呵,著作等身、且拥有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等一连串颇具分量“头衔”的季老却是异常的谦和低调。
季老一生培养了6000名弟子,其中30人成为各国驻外大使。但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和派头。在季先生的《病榻杂记》中,他谈起了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他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咔叽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着一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谁都可以推门而入,同他谈话,如沐春风,决不会感到紧张局促。在住院期间,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
示很爱看。季老马上吩咐身边人去买,他说“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都给。”,“买去。”季先生发话说:“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益是无价之宝。”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也一笔一画地签名600本。
央视编导周兵在回忆拍摄《东方之子》一些铭刻在心的经历时,特别提到了季老。周兵见过老人三次,第一次是和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当时季老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白岩松掏了较长时间,季老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后两次采访他时,虽然他已经有些不记得记者们,但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做人做到这份上,真让人敬佩。” 坚强乐观,宽厚仁爱
季老在黑暗残酷、泯灭人性的“”时代,他从拥护、迷惑到醒悟,从旁观逍遥到挨批斗,遭毒打,内心充满复杂的矛盾与痛苦,最终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关进“牛棚”。他感到“被开除了'人籍’”,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于是,为适应不断的批斗,他竟然想出每天站在自家阳台上进行“批斗锻炼”:“低头弯腰,手不扶膝盖,完全自觉自愿地坐喷气式”,“还在心里数着数,来计算时间,必至眼花流泪为止”。”这种被逼无奈的痛苦锻炼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季老坚韧不屈的意志和忍辱自强的精神!
到后来,他宽容和谅解了“”中痛打和折磨过自己的人,不记仇,不报复,而且自我反思道:在当时那种气氛中,每个人都“异化”为“非人”,自己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还相信“”的正确性,“焉敢苛求于别人呢?”他这种“洞明世事,反求诸躬”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众人的钦敬。 高风亮节,激励后人
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季老说过,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然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季老一生的心思只在学问上,执着地追求学术创新。在学术园地里,他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总是每天清早4点起床,伏案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上世纪90年代里,在3位亲人接连病逝,自己疾病缠身的夹击下,发愤著作,完成了《糖史》等3部开创性的文化巨著,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bb2b9c8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d.html